-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内经》为指导,谈温胆汤临床应用论文.doc
以《内经》为指导,谈温胆汤临床应用论文
.. 【关键词】 内经;温胆汤;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胆汁反流性胃炎;更年期综合征;失眠;嗜睡症;癫痫
中图分类号:R289.6 文献标识码:B :1005-5304(2010)04-0078-03
《内经》是一部完整阐述中医理论体系的典籍,对临床治病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笔者现结合自己多年临床实践体会,以温胆汤应用为例,略论《内经》对临床的指导价值。
1 柴芩温胆汤加减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为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快速抽动,交替出现,伴有不自主的发声和言语断续,症状表现为眨眼、点头、撅嘴、皱眉、耸肩、踢腿,以及轻咳、喉中出声、秽语等,目前病因尚不清楚。《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掉,即肢体、头部振摇之状;眩,指头晕、目眩的症状。肝主筋,开窍于目,..其脉上行巅顶,病则筋脉失养而振摇不止,或头晕目眩。“风盛则动”,肢体、头部摇动,皆属“风”象。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发病主要由于肝亢风动、痰火扰神、脾虚肝亢、阴虚风动等导致阴陷于下,阳亢于上,风动化火,痰壅闭窍,血随气逆,横窜经隧,阴阳不相维系的病理变化。柴芩温胆汤具有清化肝胆痰热之功效,肝胆互为脏腑,泻其腑即可治脏之实,所谓“从阳引阴”,故泻胆热为治法之一。
案例1:患儿,男,8岁,2006年4月16日初诊。患儿1年前因感冒发热愈后突然摇头、挤眉眨眼,继而出现手足抽动,喉中怪声。患儿素体肥胖,喜食甜食及肉类食品,且性情急躁。到某儿童医院就诊,诊为抽动-秽语综合征,予氟哌啶醇、安坦等治疗近1年,收效不甚明显。刻下:患儿仍挤眉眨眼,手指抽动,自述头颈后部沉重,欲一动为快,喉中怪声频频,心烦不安,口唇干红,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略数。证属痰火扰神,阳亢风动。治以豁痰清火、镇静熄风。方用柴芩温胆汤加减:黄芩10 g,柴胡10 g,法半夏6 g,茯苓10 g,陈皮6 g,郁金10 g,枳实6 g,竹茹10 g,钩藤10 g,制大黄10 g,石菖蒲10 g,全蝎3 g,青礞石15 g,甘草5 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诸症明显好转,发作次数减少,喉中怪声基本消失,惟头仍感沉重,易困倦,舌苔、脉象如前,示药已中的,痰火上扰之势已遏,继以温胆宁神为善后。药用黄芩10 g,柴胡10 g,法半夏6 g,茯苓10 g,陈皮6 g,郁金10 g,枳壳6 g,竹茹10 g,钩藤10 g,石菖蒲10 g,全蝎3 g,炙甘草3 g,大枣5枚,生姜3片。继服14剂后诸证悉平,守方加减调治1月而愈,随访1年未再复发。
按:本案患儿素体肥胖,喜食肉食,且性情急躁,易气逆化火,灼津成痰,痰火上扰,引动肝风,故发病急剧、头面肢体动摇不休、烦躁不安;痰蒙清窍,神明失用,故神乱无知、喉出怪声。本证纯属一派痰火扰神之象,治疗重在清火涤痰,故用大黄、黄芩、青礞石降火泄热,蠲逐顽痰;加石菖蒲、郁金豁痰开窍;陈皮、法半夏、竹茹增强清热化痰功效;柴胡、钩藤、全蝎平肝熄风以制动。全方具有清泄肝胆痰热、熄风宁神制动之效,用于痰火上扰、肝亢风动型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疗效较佳。
2 柴芩温胆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内经》云:“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苦为胆味,邪气在胆,胆汁上逆则口苦;胃气上逆则嗳气、呕吐苦水。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或胃食管反流病。本病证大多因邪热郁胆,升降失常,横逆犯胃,导致胆胃不和。胆为阳腑,性喜升发,若邪热内犯,或情志不畅,肝郁化火,以致胆胃郁热,胆失疏泄,胃气失降,则生胆呕之证。因此,胆液上溢于口则口苦;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呕吐苦水;胆气郁结,气机不畅则嗳气、善太息。治疗宜清胆和胃、调畅气机,方可选用柴芩温胆汤。
案例2:患者,女,45岁,2008年10月18日就诊。患者上腹部持续性胀满,阵发性隐痛,进食后加重月余,伴有恶心呕吐,口苦,反酸烧心,纳差,大便粘滞,舌淡,苔厚微黄,脉弦滑。胃镜示:胃黏膜水肿、充血,胃内可见大量胆汁,胃窦部充血明显。西医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诊断:胃脘痛,证属肝胆郁热,胃失和降。治以疏肝和胃、利胆泄热。方用柴芩温胆汤加减:柴胡6 g,黄芩10 g,法半夏10 g,陈皮10 g,枳壳10 g,竹茹10 g,黄连3 g,吴茱萸5 g,紫苏叶10 g,莱菔子10 g,瓦楞子10 g,代赭石15 g,炙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分2~3次姜汤送服。
二诊:服药7剂后,诸症明显减轻,舌苔、脉象同前。上方去竹茹、莱菔子,加延胡索、白芍各10 g,继服7剂。
三诊:患者胀满消除,无恶心呕吐,惟时有胃脘部隐痛,口微苦,偶有反酸烧心,纳食增,大便尚调,舌淡,苔薄微黄,脉弦细。以二诊方去陈皮、黄连、吴茱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1_犬的起源、进化与特征.ppt VIP
- 2024高考语文考前精刷卷专题十四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docx VIP
- 大学语文之诗经电子教案.doc VIP
- 高校生活超市和24小时便利店租赁经营投标常用方案(最全).doc VIP
- 15J001 围墙大门图集标准.docx VIP
- 双向搅拌桩加固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现场对比试验研究.pdf VIP
- 铁道概论:铁路信号和通信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细菌的形态与结构.ppt VIP
- 贵州丹寨金汞矿日处理500吨(一期250吨)金汞原矿浮选生产线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VIP
- 大一新生班干部竞选演讲稿PPT.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