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与科学史学之离合关系-1926-1950.doc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钱穆与科学史学之离合关系-1926-1950

钱穆与科学史学之离合关系:1926-1950 提 要 自二十世纪以来, 中国 史学经历了多次重大变迁。这些变迁的结果是,中国史家不断分化组合,以意识型态和治史风格为分野,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大致说来,在二十世纪上半期,至少存在三大派别﹕ 科学 史学派、传统史学派和马克思主义史学派。如果依治史的 方法 来看,又可分「史料」与「史观」两派。由于各种条件的变化,这些流派之间又不断交叉融合、相互 影响 。本文以钱穆早期史学为例,探究钱穆与科学史学家,即「史料学派」之间的关系。作者指出,钱穆的早期学术生涯,受到科学史学家的影响,以「考史」成名。但由于抗战的关系,则使他逐渐与科学史学分道扬镳,改以「着史」为业,宣扬中华文化的传统价值,使他以后成为一代「国史大师」。 关键词:钱穆 科学史学 胡适 顾颉刚 傅斯年 一、 引言 二、 科学史学的兴起及其演变 三、 钱穆与科学史学 四、 作为「国史大师」的钱穆 五、 结论   一、引言 有关钱穆先生的学术定位 问题 ,特别是有关他与新儒家之间的关系,在他逝世以后,已经有了不少讨论。1但不管钱先生是否新儒家,都不影响他作为 现代 中国一代学问宗师的地位。事实上,这些讨论本身已经表明,虽然钱先生以史学成名,但他学问之淹博,已经使他的治学超越了史学的范围而成为所谓「国学大师」,以致在他逝世之际,他的弟子逯耀东如此感叹﹕「绝了,绝了,四部之学从此绝了!」2在钱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际,由 台湾 大学中文系主持召开钱穆学术生涯的综合讨论会,恰好反映了钱穆先生学问的博大精深和影响深远。 但钱穆先生首先而且毕竟是一位 历史 学家。史学 研究 不仅是他的本行和成名的基础,也是他治学的主要方法。在研究钱穆的论著中,不少人都称赞他「以史证经」、「以史证子」的成功。3那么,在现代中国史学史上,钱穆的史学究竟占有怎样的地位呢?这是本文希求探讨的主要问题。要想解答这一问题,笔者以为,我们必须将钱穆的史学置于现代中国史学的演变过程中考察,方能对他的史学成就,有一种比较清楚的认识。如所周知,中国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其史学研究的传统受到了激烈的挑战,引起了一番深刻的改造。这一改造的结果是,各式各样的「新史学」层出不穷,使得史学界出现流派纷陈、相互竞争、递嬗的复杂局面。在中国史学史上,二十世纪可以称得上是史学界最为活跃的一个时期。钱穆先生置身于内,参与其间,其成就及影响使他卓然成一大家。但他「论学不立门户」的作法,又使他的史学研究有别于一些常见的流派。4因此,对钱穆史学的研究,就显得别有兴味。 二、科学史学的兴起及其演变 为了正确阐述钱穆史学与现代中国史学的关系,我们似乎必须对中国史学在二十世纪的 发展 ,作一简述。中国史学的革新与改造, 自然 是与西方强权的侵入是有关系的。在鸦片战争的时期及其以后,中国的有识之士便觉察到认识外部世界的必要。从林则徐的《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到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努力,其结果影响了中国人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具体而言,这一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中国人眼界的扩大。如魏源的《海国图志》就将一般人对世界的认识,从沿海的邻邦扩展到了欧洲、大洋洲和美洲。但从第二个方面来看,这一「开眼看世界」的结果,反而缩小了中国人的世界观,从原来的「天下」缩小到了「国家」。中国人渐渐抛弃了以前的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而将注意力慢慢转移到了国家,也即中国与外国,特别是与西方强国之间的关系问题上。但在这一新的国家观中,又包含了原来的天下和王朝等概念。日本学者沟口雄三对此有较清楚的 分析 。他认为在清末的知识分子中间,这一国家观常常有不同的含义,取决于人们对清王朝的态度。5保皇派可以将清王朝等同于国家,保国就成了保清朝;而革命派则将国家界定为中华民族的天下,清朝的灭亡正好是保国的必要条件。但无论如何,国家的兴亡已经成为中国人注意的中心。从天下到国家,反映的是中国人的认同观念所产生的深刻变化。 这一认同感的变化与国家观的建立,自然而然地导致了民族主义史学的勃兴。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连载《新史学》和1905年开始《国粹学报》上有关史学的论文,都代表了民族主义史学的兴起。如果说在十九世纪末年魏源、王韬等人介绍西方的著作中,中国人对西方的知识只是原来的天下观念的延伸,那么到了二十世纪初年,由于国家观念的普及,原来的中国为天下之中心的观念已经被中西之间的抗衡、甚至中国应模仿西方的认识所取代。在梁启超的《新史学》中,他一方面将高扬民族主义视为史学研究的目的。在另一方面,他又以西方和日本的民族主义史学为样板,批判中国的传统史学。由此,中国史学开始「革命」,进入了一个全面革新的阶段。在梁启超看来,虽然中国史学汗牛充栋,但并没有对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产生多少帮助。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的「正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