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美学—哲学.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哲学—美学—哲学

哲学—美学—哲学 哲学美学哲学  新版《批判哲学的批判》增补了德国思想史的严重教训      刘绪源:下面我们结合你历年的著作,一本一本地作些回顾、比较和分析,这样,对你的美学、思想史与情本体哲学研究这三者的关系,就能看得更清楚了。你的第一本书,是《康有为谭嗣同思想研究》吗? 论文联盟www.LWlM.cOm   李泽厚:不,第一本是《门外集》,收的是美学文章,1957年出版的,长江文艺出版社,但那本书封面印得太坏,献词字体大得可笑可恶,我一本也没有送人,自己也从不再看不再提,所以大家都不知道。《门外集》,自谦尚在门外也。   刘绪源:那里的文章后来都编到《美学论集》里去了?   李泽厚:大体收进去了。然后才是1958年的《康有为谭嗣同思想研究》。你们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的。   刘绪源:这本书的内容后来又收进了《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你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和《批判哲学的批判》(以下简称《批判》)哪个更早呢?   李泽厚:出版在同一年,1979年,《批判》早几个月。《批判》1976年完稿,文革中写的,四人帮垮台时,我在地震棚里改完最后一章,这是我非常得意的事。我说,如果四人帮晚垮台一些,我的书会写得更大一些,因为有更多时间琢磨。拿出来很多人大吃一惊,因为人家从来没想到我会写这样的书,大家只知道我是搞美学和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而且我不懂德文。   当时我把我的这本《批判》,送给一些精通德文又研究康德的专家,包括梁志学、王玖兴、苗力田他们,我都送了他们两本,一本给他们,另一本请他们指错,也不用改,就在下面画一道线就可以了,以后还给我,我再版时好改正。可是后来我找过他们,都没给我,说是没找出什么来。我想这大概是客气话,但当时我却是认真的。像牟宗三研究康德,其中就有错,尽管牟译了三大批判,但基本精神把握错了。像内在超越,康德没有那个思想。像智性直观,他从认识论搬到了伦理学,和神秘经验接通,而康德是反对神秘主义的。牟也是从英文读的,但那和读英文没有关系。   这书每版都有修改,大小不一,有时只改动了几个字,但很关键。现在出到第六版。这版改动较大。还加了一段话,在第六版的三百八十一页上。我说要注意德国思想的教训,有一点现实针对性:   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与康德、歌德不同,自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到尼采、韦伯,到海德格尔、施米特,也包括显赫一时的各种浪漫派,尽管德国思想硕果累累,但如本书第一章所叙说,德国从分散、落后、软弱变而为统一、强大、富足的过程,由于对英、法所代表的资本体制和平庸世俗的不满和愤懑,它以民族文化的特殊性来对抗和超越现实生活的普遍性,却终于最后走上一条反理性的发疯之路。希特勒的出现和获得全民拥戴(包括海德格尔、海森堡、施米特等大量知识精英)并非偶然。我以为这是不容忽视的德国思想史的严重教训。   刘绪源:这段话确实重要,这里看得出你对现实的忧虑。   李泽厚:我觉得宣讲民族主义,在一个国家贫弱的时候,有好处,它可以让人振奋起来。但在一个国家强大起来的时候,大肆宣扬民族主义,那就很危险。德国的历史是教训。现在有些知识精英,我看有这个倾向。德国思想界当年也是否定平庸的现实。因为资本主义的确是非常平庸的,商业化的,自私自利的,世俗化的,你看不起它,想用民族精神来超越它,反对它,排斥它,结果却非常可怕和危险。   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最容易煽动人的情感,容易造成可怕的盲从,希特勒杀犹太人,即便很多人知情,当时德国民众普遍还是支持希特勒。   刘绪源:你这段话里最深刻的地方,我以为是这几句:由于对英、法所代表的资本体制和平庸世俗的不满和愤懑,它以民族文化的特殊性来对抗和超越现实生活的普遍性,却终于最后走上一条反理性的发疯之路。这里强调了对常识、庸常的认同,你可以不满意它,可以试图改变它,但不能藐视它,不承认它的存在的合理性。这种思想,其实周作人是谈得很多的,这里有非常深刻的东西,我以为是有普遍价值的。因为盲目自大地反抗常识,最后总是带来灾难,有时会有短暂的反抗成功,这就使人更自大,更盲目,而最后的灾难也就深重。我觉得,这种从根本上尊重常识常理的思维,是带有浓重的中国思想特征的,这对于全世界,对于现代人,都应是十分宝贵的。   李泽厚:所以我多年提倡要重视英美那种看来浅薄平庸却非常合乎理性(reasonable)的经验论和常识哲学,而不是高玄深邃颇具吸引力的理性或反理性的哲学。      那时的文艺批评的灵魂式人物      刘绪源:谈到你的书,我不得不说,以前,主要是上世纪80年代,你这些书真是大受欢迎。那时有个说法,每个研究生的宿舍里都有你的书,这恐怕是事实,不是乱说的。   李泽厚:这个情况我其实并不很清楚,是后来批判我的时候才知道的,当初没感觉。我从来就怀疑一切,也怀疑我当时影响有多大。但现在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