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康复-09-1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脑血管病康复-09-12创新

床 上 活 动 床上活动 床上活动 床上活动 弯 腰 站 立 转 移 坐 位 平 衡 站 立 位 站 立 位 站 立 位 上 肢 功 能 训 练 上 肢 功 能 训 练 上 肢 功 能 训 练 上肢功能训练 辅 助 步 行 上 楼 梯 下 楼 梯 康复治疗疗效,主要取决于患者脑部受损部位、程度及是否接受物理康复治疗的情况。并非所有患者的康复进程都是一样的。 康复进程并不以出院为终点,很多患者发现,持续功能锻炼,会有进一步恢复。 康复治疗的目的 防治并发症 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充分发挥残余功能 ADL自理、回归家庭、社会及工作 降低死亡率、提高出院率、减少治疗费用 物理治疗师的作用 提供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制定的治疗。 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的护理、运动方法。 预防或减低并发症。 提高患者自我照顾能力。 康复治疗的原则 早期性:在急性期生命特征稳定就立即开始,先被动,后主动. 全面性:肢体各个关节,各种肌肉功能都要运动到. 适量性: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进利.要在病人体力能接受范围. 早期康复措施 康复护理 物理疗法(PT) 作业疗法(OT) 言语疗法(ST) 心理疗法 矫形器、支具的使用 理疗、水疗 运动功能障碍 运动疗法(PT) 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肌力训练—包括健侧、患侧肢体 神经生理学方法—Brunnstrom法、Bobath法、 Rood法、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法)、运动再学习方法等等 站立及患侧负重训练 步态训练 作业疗法(OT)、 ADL训练 物理治疗 低频电刺激 、生物反馈、 脑电磁疗法、激光疗法、冷疗、蜡疗等等 器械运动训练 股四头肌椅、站立床、踏车、 跑台等等 矫形器、支具的使用 影响运动模式三因素 痉挛 代偿运动 联合反应 Bobath疗法 常用技术 1、控制运动的关键点(KP),对痉挛的部分采用反射 抑制模式(RIP)进行抑制。 2、痉挛被控制后,让患者进行主动的、小范围的、 不太用力的和不引起痉挛的关节运动 3、通过平衡、翻正或防护反应引出运动 4、肢体负重并在负重的肢体上取得平衡 5、控住和放置以训练对运动的控制, 6、最后进行各种有意义的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逐步 向正常运动过渡。 Bobath治疗原则 评价与治疗相结合 对痉挛的处理 增强姿势控制能力 破坏全身性动作范型 避免联合反应 Bobath训练方法 被动 辅助 辅助 主动 主动 运动 主动运动 主动运动 运动 运动 介助量大 介助量小 姿势控制 随意运动 正确运动模式 禁止过力的动作 肌肉痉挛 只有当痉挛妨碍了一定程度的功能、体位摆放、生活照顾时才考虑治疗 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早期采取减轻痉挛的措施,可延缓挛缩的发生,加强康复效果 轻度的痉挛通过联合应用PT、OT训练、夹板、矫形器和口服药物等疗法得到有效治疗 PT、OT训练 反射性抑制体位的摆放 对痉挛的抑制 被动牵拉 诱发分离运动出现或充分 皮肤感觉刺激 关节负重训练 物理治疗 电刺激疗法— NMES、 FES ,可作用于痉挛肌及拮抗肌 生物反馈疗法 冰疗法—作用于主动肌及拮抗肌 热疗法 水疗法 感觉障碍的康复 浅感觉障碍 用毛刷刺激掌心、足底、电动刷子刷拂、用粗糙毛巾摩擦皮肤表面,增强感觉输入 深感觉障碍 关节负重训练、牵张肌腱,挤压、定位放置和控制、Frenkel法 皮层复合感觉障碍 闭目辨识物品、识别物品质地、识别日常生活用品 肩-手综合征 早期应注意患者上肢及手的正确摆放,活动时注意腕关节的保护,避免腕关节处于过度掌屈位,影响手部静脉回流造成水肿 被动及主动关节活动 向心性缠绕压迫手指 冰水浸泡法:冰水比为2:1。 冷水-温水交替浸泡法:先温水(40度,10分钟),再冷水(10度,20分钟) 皮质激素类口服治疗:强地松30mgQd,5-7天后,逐渐递减 肩关节半脱位 早期良肢位的摆放 肩胛骨的主动运动训练 肩关节周围稳定肌群的肌力训练,尤其是岗上肌 无痛的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肩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低频电刺激、针灸等 康复流程分为三个阶段 卧床期 离床期 步行期 卧床期 良肢位的摆放 关节活动度的维持训练 翻身、卧-坐位转移 桥式运动 早期坐位训练 离床期 床上活动训练 坐-立位转移、床-椅转移 坐位平衡功能训练-静态、躯干旋转、重心转移、拾物 站立位平衡功能训练-静态、躯干旋转、重心转移、拾物 上肢功能训练 ADL训练(进食、穿衣等) 步行期 平行杠内训练-前后踏步、踏级运动 步行训练(辅助步行、独立步行) 上下楼梯训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