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茶起源和传播
浅谈红茶的起源和传播
摘 要: 中国是世界红茶生产和饮用文化的起源国,在中国红茶发展600 多年
来,其经历了 “始创与发展”、“鼎盛辉煌”、“走向衰落”、 “振兴发展”和 “转
型升级”五个重要历史阶段。本文旨在浅谈红茶的第一个历史阶段,即“起源和
传播”。
关键词: 红茶;起源;传播
1 引言
世界茶叶发源于中国。红茶的生产技术和饮用文化也由中国传播于世界。早
在明代初期中国就有“兰膏红茶”、“酥签红茶”的记载;1610 年,荷兰东印度
公司将武夷山小种红茶(Bohea )海路运往荷兰;1618~ 1650 年又相继运往英国、
西欧和北美等国家。从此,激发了19 世纪中叶以后世界红茶生产、贸易与消费
[1]
的蓬勃发展,也使红茶成为欧、美、俄最时尚的饮 。1880 年我国红茶出口达
10.01 万吨,创下了旧社会的历史记录。之后走向衰落,到1949 年跌至几乎零。
新中国成立后,大力恢复茶叶生产并发展大叶种红碎茶出口,1988 年红茶生产
[2]
增加到10.34 万吨,超越了1880 年10.01 万吨的历史最高记录 。但是从1990
年起,红茶产销又逐年回落,2003 年跌入4.0 万吨的新的谷底。
2 红茶的起源
关于红茶的起源, 在茶史中众说不一。
有人说是19 世纪初,如吴觉农著的《茶经述评》对红茶产生的年代全部在
[3]
清道光 (1821- 1850)年间及其后 ;有说是明末清初 (17 世纪),如《与
雷诺阿共进下午茶》一书认为: “在17 世纪时, 已经开始制作红茶, 最先出
[4]
现的是福建小种红茶。”; 也有说是明初 (14 世纪) 即有红茶, 如明初刘
基在其著作《多能鄙事》中提到“红茶”一词, 即是红茶起源于明初的最有力
证据。
还有的说,我国传到印度的制茶技术是乌龙茶 (应是武夷茶)制法, 是
印度改造简化成现在的工夫红茶制法,似乎说,红茶制法起源于印度。印度早
期的茶叶专家Edward Money 于1872 年才著文主张红茶的12 道工序制法改为5
道工序,而我国的红茶制法早于1872 年以前已改“搅拌变红”为“ 揉捻变红”。
如186 年《襄阳县志 所载红茶制法:“雨前摘取茶叶, 用晒垫铺晒、晒软合
成一堆, 用脚揉踩, 去其苦水, 踩后又晒, 至手捻不粘, 再加布袋盛贮筑
紧, 需三小时之久, 待其发烧变色谓之上汗, 汗后又晒, 至干为止。” 咸丰
八年即1855 年湖南安化始制红茶,也是这样做法。其可能了解到中国红茶技术
的大改革, 在他的著作中才有这个主张。至于红茶的精制技术也是源于历史上
[5]
江西“河红”产区 (属武夷山区范围) 。
综上所述,“红茶始源于中国武夷山地区”这一说法是有一定的证据的。
3 红茶的传播
中国红茶历经了600 多年来的兴衰发展。而这里所探讨的“起源与传播”是
[6]
指1840 年以前的“始创与发展阶段”,大约历时500 年 。
早在1500 年以前,中国红茶就从陆上“丝绸之路”销往国外。17 世纪初,
中国武夷红茶首次从海上运往欧洲。1684 年开放海禁,开通了从广州通往欧洲
的海上“丝绸之路”,大大拓展了中国茶叶向世界传播的渠道,促进了中国红茶
生产与贸易的发展。
这是我们祖先利用茶鲜叶创制了红茶产品至发展为重要商品的缓慢发展时
[7]
期 。
这阶段的特点为:
(一) 红茶生产零星分散,生产规模很小,发展速度慢,技术水平不高,
主要由中小叶种茶树的鲜叶加工而成,茶叶外形为条索状,色泽乌黑润泽,故输
入欧洲后被称为“Black Tea 。产自福建省崇安县武夷山桐木关的正山小种,是
这一时期中国红茶的典型代表,也是最早进入欧洲市场的中国小种红茶产品。
(二) 中国红茶生产技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岗位练兵和大比武活动-环境卫生专业练习题(1523题).doc
- 2016.03 c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地下水系统及矿井防治水对策_张保建 ,张克,高宗军,张凤禹,郝栓虎,范尧.pdf
- 2016年南京大学南大化学化工学院 考研招生目录 考试科目及范围 录取人数汇总.pdf
- 2016产业生态学第三章物质流分析.pdf
- 2016年医师考试占分比例.pdf
- 2017年招商银行春季校园招聘考试笔试题内容试卷历年考试真题.pdf
- 9204张门诊处方抗肿瘤口服中成药合理性使用分析_乔逸.pdf
- amistar 250sc嘧菌酯(阿米西达)a12705a.pdf
- led黄光对工夫红茶萎凋过程香气相关酶基因表达及活性影响.pdf
- cdte_cds半导体量子点作为农药百草枯的高灵敏传感器.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