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课内素材开发 《月饼消费要讲文明》一文对月饼消费中种种不文明的现象提出了批评,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提出“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怎样才是追求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的问题.这样的提问,发人深省,使人们重新思考一些熟视无睹的问题. 素材积累 “浪费不是消费,消费不该浪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奋斗的过程”,“一个善于勤俭节约、不懈艰苦奋斗的民族,才是一个拥有远大前程的伟大的民族”,一句句话语,掷地有声,振聋发聩,警醒人们提高认识. [适用话题] 上述材料适用于“勤俭与节约”“艰苦奋斗” “正确的消费观”等相关材料和话题作文中. 2.鲜活素材速递 尚德捐赠门 从2008年开始,无锡尚德公司获得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冠名权,并开始向参赛学校捐赠。 无锡尚德公司2010年向全国200所学校捐赠了价值1700余万的物品.但实际上,这些物品并未到学校手中,而是被尚德委托发放赠品的公司低价卖掉,所得巨款去向不明.该人士还称,虽然是诈捐,但中华慈善总会收了相关公司5万元现金捐赠后,在未收到捐赠品的情况下,开出1754万元发票,让这次捐赠披上了亮丽的外衣. 这样一场捐赠,却由于中华慈善总会开具了收货减税发票,企业享受了国家的减免税政策。 然而记者采访山东、江苏等地20多所参赛学校了解到,很多学校仅收到一块电池板,有的一块也没有收到。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适用于“利益与良心”“慈善的背后” “立场”“良心的考验”等相关材料和话题作文中。 “雅贿”:一种自欺欺人的粉饰 为什么有人非要把“雅”与“贿” 或“贪”捆绑在一起呢?无非是出 于两个方面的目的:一是“自欺” ——明知行贿受贿违法,于是就拿 “风雅”来安慰自己,仿佛一冠上“雅”字,就可以送者“心安”收者“理得”了; 美文佳作欣赏 二是“欺人”——字画玉器等为风雅之物,一旦东窗事发,收受者既可以说那是文人间的风雅往来,也可以在鉴定和评估上大做文章。 据最新一期《方圆》杂志报道,雅贿正在风袭官场.所谓“雅贿”,又被称为“优雅式贿赂”.在行贿手法上,雅贿一改以往直接送真金白银、皮袍、人参、香车、豪宅和有价证券等等传统做法,而是投其所好,摇身变成了官员们喜欢的玉器、青瓷和名人字画等. 这么一来,赤裸裸的金钱交易就被遮蔽在貌似文人雅趣的珠帘中,变成了一种似乎很文雅很有品味的往来。近年来,由“雅贿”引出的“雅贪”数不胜数,文强、慕绥新、王怀忠、肖作新等都是其中的典型。浙江省丽水市建设局原副局长邹建新为了存放受贿的古董字画,还在家中专门挖了一个40平方米左右的地下藏宝室,他也因此被戏称为“藏宝局长”。 风雅、高雅、文雅,雅致、雅号、雅士……凡是与“雅”字搭上边儿的词儿,都会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但“贿”、“贪”等字也能与“雅”字搭配成词儿,却像是牛头对上了马嘴、野猪配上了金鞍. “雅”的反义词是“俗”,说的是品位或境界,针对的是人的行为方式或者艺术风格;“贪”的反义词是“廉”,说的是为官之道以及用权的原则,专门用在掌握权力的人身上; 而“贿”和“赂”就是检验“贪”与“廉”的试金石。“雅”是一种艺术判断,“贿”或“贪”是一种法律判断;前者没有统一的标准,后者则有明确的条文。也就是说,“雅”与“贿”完全是两个领域的事儿,它们就像是两条平行线,永远都不应该有交点。 诚然,在行贿受贿的赃物中有高雅的工艺品,但物品的品位与行为的性质不能搅和在一起——前者是关于“物”的,后者是关于“人”的。拿高雅的字画行贿并不意味着贿赂行为是“雅”的,用充满“铜臭”的金钱去行善也不意味着慈善行为是“俗”的。不管某件工艺品是用来犯罪还是行善,只要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准,那它就是“雅”的;但不管用来贿赂的东西是雅是俗,只要具有市场价值,那就是违法犯罪行为。 那为什么有人非要把“雅”与“贿”或“贪”捆绑在一起呢?无非是出于两个方面的目的:一是“自欺”。当事人明知行贿受贿是违法的,做起来难免有些心虚,于是就拿“风雅”来安慰自己,仿佛一冠上“雅”字,他们就可以送者“心安”收者“理得”了。二是“欺人”。一来,字画玉器等为风雅之物,收受它们似乎就是风雅之事,至少看上去不太赤裸裸; 二来,工艺品价格的弹性也很大,真迹赝品的区别更大,一旦东窗事发,回旋就有余地,收受者既可以说那是文人间的典雅往来,也可以在鉴定和评估上大做文章。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就是“自欺欺人”的典型,他的名言——“窃书,读书人的事儿,能算偷吗?”——与“雅贿”“雅贪”之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其实,“雅贿”并不是什么鲜招儿。早在汉代,我国就出现了这样的权钱交易行为。它之所以那么早就被“发明”出来而且绵延千年而不绝,主要就是因为它更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 贿赂没有“雅”“俗”之分,只有合法与非法之别。把“雅”字强加在“贿”或“贪”的前面,不过是想粉饰自己的非法行为罢了。对此,人民群众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