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课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挚情的呼唤 贺 新 郎 · 别 友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教学重点教学环节 三.展示背景 词作于1923年11-12月间,调寄《贺新郎》,无副标题,是写夫妻别情的。 1920年冬,杨开慧与毛泽东在长沙结婚,翌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湘区委会建立,毛泽东亲任书记,杨开慧亦于是年入党,在湘区委协助工作,1922年生长子岸英。1923年4月毛泽东调中央工作,告别长沙,赴上海;是年夏杨开慧亦去上海。6月毛泽东去广州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局委员、中央局秘书。会后复回上海。9月经武汉返长沙。杨开慧亦返长沙,11月生次子岸青。 刚刚生产不久,毛泽东奉中央通知,由长沙到上海,再转广州,准备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词即作于这次离开长沙的时候,是写给夫人杨开慧的,革命激情与儿女柔情有机结合,成就了一首真挚的革命爱情诗。 这首词最早发表于1978年9月9日《人民日报》。 四、诵读感悟 过渡:现在请大家诵读这首词,诵读时思考:这首词描述了怎样的场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贺新郎?别友 注:⒈学生自己练习诵读。⒉请若干学生朗读,并作评价。⒊播放范读录音,要求学生在诵读是要投入身心,运用语调的轻重、高低、疾徐来表情达意,也就是要做到抑扬顿挫。⒋齐读。 五、赏析文本 过渡:大家的倾情诵读把我也带入了诗境,让我们循着这袅袅余音进一步品味这首词。 (提示: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后回答。) ㈠、整体感知 1、这首词描述了怎样的场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试用一两句话来概括。 明确:词作通过特定场景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告别爱妻时心中的愁苦、失落,以及对爱妻的宽慰、怜爱。 上阕: 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词的上阕把跟爱妻离别时那种难舍难分、无限依恋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凄切动人。 毛泽东当年才三十岁,上有高堂老母,下有两个幼子,岸英仅一岁多,岸青尚不满月,因革命需要又要远行,更何况当年那种环境,谁能预料“挥手从兹去”是生离还是死别呢?但是,杨开慧毕竟不是一个平常女子,而是一个在革命斗争中经受过锻炼和考验的坚强女性。她理解丈夫,支持丈夫,在革命事业与个人爱情、家庭幸福发生矛盾时,强忍住巨大的悲痛“热泪欲零还住”。面对深明大义的妻子,毛泽东深感欣慰,从内心抒发了“算人间知己吾和汝”的感慨。 下阕 今宵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恁割断愁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词的下阕又回到离别的场景,东门外遍地白霜,头顶上半天残月,横塘四周呈现一派肃杀悲凉的景色。 衬托出一对青年夫妻的离情别绪。到车站了,要分手了,一声汽笛可谓是催人断肠,从此之后两人将要“天涯孤旅”天各一方了。但是,也正是这一声汽笛让诗人惊醒:小我要服从大我,“凭割断愁丝恨缕”,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必须振作起来,“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表现了诗人准备勇猛奔向革命征程的高尚境界。从词的尾句“重比翼,和云翥”还可以看出诗人热切期望着不久将来夫妻重新团聚,比翼双飞,共为革命作贡献。短短六个字,融注着诗人无限的深情和美好的愿望。 小结: 这个词牌起首五个字,独成一句,总括全词,干净利落,却引起下文许多情节。 这首词从离别写起,整个上阕及下阕开头数句均以婉约为主,写离别的情意绵长,如泣如诉,“眼角眉梢都似恨”,大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之况味。而至下阕的“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人生到此,不免肠断。然而作者夫妇毕竟是一对革命伴侣,因此又相约要割断愁思恨缕,“昆仑崩绝壁”,“台风扫寰宇”,旨在形容“割断”两字,以表示革命者的彻底和决绝。“昆仑崩绝壁”,“台风扫寰宇”,则全然为豪放自如的“铜琶铁板”。“重比翼,和云翥”这是一对年轻情侣对革命必有的希望。 无论是革命激情还是儿女柔情,都是英雄本色。 作者的描写充满着诗意的形象,这首词将阴柔与阳刚两种词体风格和谐地统一在同一首词中,巧妙地进行整合。抒写离别,歌咏爱情,在毛泽东诗词中,这是仅见的一首,弥足珍贵。仅只一首,也足以说明共产党人,决然不是像一般论客所指说的铁石心肠。他们尽如常人,也有悲欢离合,也有哀婉愁苦,也有凄凉感伤。因为他们也同样具有生命意识,渴望在这有限的意识中,多一些圆满,少一些遗憾,每遇生离死别,自亦悲莫悲兮。不过更真挚,更灼热,且得将之升华到宇宙人生境界,结晶于改天换日的伟大事业中去,而不会为凄凄惨惨戚戚所陷溺。 ㈡、探究文本。 1、绘景 再现送别画面,赏析意境。 过渡:这首词表现了诗人和妻子的依依惜别之情,情真意切句句感人。可是,在这些满含离情别绪的诗句中,诗人并非一味地直接抒情,而是将自己的情感

文档评论(0)

0ey1aiw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