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超高层结构抗震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分析
超高层结构抗震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赵楠(北京三磊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北京,100048)
[摘 要] 针对超高层结构抗震设计实践,对振型谱的应用、抗震设防分类、弹塑性位移角统计方法、过渡区的设置原则、特征周期的取值方法及最小剪重比调整方法等设计关键环节进行了探讨,归纳总结了超高层结构设计专项审查中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 超高层结构;振型谱;弹塑性;过渡区;特征周期;剪重比
中图分类号: TU973+ .31 文献标志码:A
Exploration of some questions on seismic design of super high-rise structure
Zhao Nan(Beijing Sunlay LTD, Beijing 100048,China)
Abstract: To aim at practice on seismic design of super high-rise structure, we have made exploration for the key links of the design such as the application of vibration spectrum, the classification of seismic fortification, statistical method of elastic-plastic displacement angle, setting principle of transition region, the method of obtaining numerical values for characteristic period, adjusting measure of minimum shear-weight ratio and so on, have summarized solution for these questions in special review on design of super high-rise structure.
Keywords: super high-rise structure; vibration spectrum; elastic-plastic; transition region; characteristic period; shear-weight ratio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结构材料及设计方法的不断进步,我国的超高层建筑发展十分迅速,建筑高度被不断刷新。由于超高层项目的特殊性,抗震设计应采取更为严格的技术措施以保证安全。当前我国的高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程较为完善,但其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主要是针对常规结构,然而对于超出规范、规程适用范围的超高层建筑结构,对其进行抗震分析时有哪些特殊规定是设计人员普遍关心的问题。
本文结合超高层结构设计实践,归纳总结了超高层抗震审查过程中专家意见及建议,尤其是设计人员易混淆的结构设计概念,对超高层抗震分析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探讨[1~3]。
1 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中振型谱的应用
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根据对建设工程场址和场址周围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地震与地震地质环境的调查,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通过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震工程等多学科资料的综合评价和分析计算,按照工程类型、性质、重要性,科学合理地给出与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相应的地震动参数,以及场址的地震地质灾害预测结果。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场地和场地周围区域的地震活动环境评价、地震地质环境评价、断裂活动性鉴定、地震危险性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地震地质灾害评价等。
Table1 Seismic safety evaluation report of ground motion parameters
地震烈度 超越概率 Tg/s Amax/cm/s2 αmax 多遇地震 63% 0.38 47 0.125 设计地震 10% 0.35 131 0.401 罕遇地震 2% 0.40 205 0.627 安评谱的正确使用是准确进行地震作用内力标准值确定的前提,而设计人员常常只重视设计地震动参数列表而忽视报告中提供的安评谱曲线。设计实践中常常应用安评谱的设计地震动参数对规范谱进行调整后输入计算程序确定地震内力,这种做法是不妥的。如图1所示曲线,使用安评报告设计地震动参数调整规范谱计算时,会提高结构承担的地震作用,尤其超高层结构的自振周期较长,从图1可以看出,高周期段地震影响系数的相对差异更为明显。假定结构自振周期为5s时,地震影响系数见表2所示。规范谱调整后的地震影响参数较之安评谱提高了约27%,相应计算的地震作用也将提高。
表2 地震动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