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 清明未必尽涕泪 “拜山”团聚解乡愁.doc

祭祖 清明未必尽涕泪 “拜山”团聚解乡愁.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祭祖 清明未必尽涕泪 “拜山”团聚解乡愁

祭祖 清明未必尽涕泪 “拜山”团聚解乡愁 2010年01月29日 来源: 南方都市报   在广州春天来得早,清明时节已春暖花开。“拜山”不仅祭拜祖先,也是一次家族团聚踏青郊游的活动。    本报记者 谭伟山 摄   祭祖的时候,人们抬起烧猪,带上祭品,如参加一场庆典般喜庆。 本报记者 李向新 摄   现代人习惯带上鲜花去祭祖。   祭祖后切分烧猪,“太公分猪肉”一语源于此。 记者 陈平生 摄 广州名片广府风俗系列总第108期 候选名片107号 祭祖 提名辞   广府祭祖风俗历史悠久,既传承了中原的民俗风情,又跟传统岭南地域文化相融合在一起。 索引   广府的祭祖历史悠久,最古老可以追溯到晋文公时代,由于广府人是从中原南下迁移而来,祭祖传承了中原的民俗风情,但又跟传统岭南地域文化相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极具广州本土特色的祭祖民俗。从现实传承上看,广府祭祖又是保存相对完整的地方祭祖民俗。 唯心 祭祖,维系乡愁的时刻   首先得承认,我并不主张把一个宣传广州城市名片的内容写得很灰色。所以总是想方设法宣传给其戴“高帽”,以至于后来自己在采访中却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特别是在报道了多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现在总认为“传统民俗”这东西越来越玄,水也越搅越浑:这些东西不保护绝对不好,但保护本身也变得非常可疑。如今觉得官员一谈民俗,百姓就发笑。   正如祭祖民俗,一个民间百姓对祖先表示怀念、尊敬的节日,在被行政干预多年之后,如今却要被套上“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帽子,仿佛摘掉“封建迷信的论调”之后,中国民族传统的继承就走上了全面复苏的光明大道。所以每年总是有那么多传统民俗研究会在召开,每年总有不同的领导在会议讲话,而传统民俗传承却年复一年,甚至还显得更加遥遥无期。   多年以前,中国足球就探索出了“足球应该从娃娃”抓起的路线。多年以后,中国足球人口迅速锐减,中国足协却沦落为“贪污受贿”的作案工具。而在“文革”过后,多数人也明白如果不留住传统的根,就是自断民族后路。但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看到那些形式主义、讲究表面功夫的传统民俗医治工程越来越多,很多人通过拯救、保护民俗出了名,发了财,人们对传统民俗的认知却越来越差。说现实一点,就是现在的人多数对待传统民俗的动机不纯,说学术一点,就是包括祭祖民俗在内的传统习俗也遭遇现代性难题。   说回祭祖本身,在广大的乡土中国,祖坟对人们异常重要,没有人不相信祖先会保佑自己财丁兴旺、升官发财、人生美满。拜祭祖先,除了是人们对先人发自内心的敬仰和怀念,也是百姓祈福的一种方式。正如我,二十年来一次次目睹乡村风水大师通过寻找“墓穴”风生水起,仍然一如既往地坚信:那些死去的祖先会在天上保佑我。   在这里我想借用一句话:丧家犬也有乡愁。关于祭祖,百姓肯定并没有官员们想的那么复杂和宏大。解放以后,中国人曾形成两大人口流动大潮:定居海外和南下打工。对于多数背井离乡、飘洋过海的人而言,四海为家,家的概念日益模糊。清明祭祖在这里却成为他们心中一张“小小的船票”:那是他们回乡寻根、维系家族乡里感情的关键时刻。 还·俗 祭祖的日子是家族人团聚的时候   广府祭祖跟很多岭南民俗一样源自中原,据民俗专家叶春生介绍,以前广府有80%的人口是从中原搬迁而来,传承的也是中原的民俗。经过四次大搬迁,广府祭祖风俗一代代传承下来,最古老可以追溯到晋文公时代。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广府祭祖慢慢发生了变化,并形成极具岭南特色的祭祖民俗。 择日一般不会“行正清”   通常在一些特别的节日,或者遇上结婚、添丁等喜事时部分广州人都会祭祖,有些人家还会分有春、秋两祭,但是什么时候祭祖、有些怎样仪式,每个家族都不一样。而清明仍然是广府最主要的、最多人祭祖的日子。通常从4月5日清明那天起持续到5月初,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都可以去祭祖拜山。   广府祭祖一般分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家祭,第二种是宗族祭祀。在广州,或者说在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人们祭祖一般不会“行正清”,即通常不会选择4月5日清明那天去拜山。因为通常是拜“新山”即新坟才会选择清明节那天去拜祭,广州人觉得不吉利。但也有部分人一定是在清明那天去祭祖的,如水上人家。 祭品自古以来讲意头   据广州市志记载,解放以前,广府的祭祖非常讲究,很多家族的族谱里都详细地记载着祭祖时的各项仪规,从要准备多少酒、鸡、烧肉等祭品到如何叩头、奠酒、行礼甚至是祭祖时要说些怎样的祝词都有具体的说明,那时祭祖都要按照族谱里规定的来做,不能违反。后来经历了“文革”,很多祭祖习俗都中断了,没有承传和保留下来,只有一部分大族还保留着。   祭祖主要是纪念先人,表达孝道和感恩。祭品方面,自古以来广州人十分讲究意头。家祭时,通常会有猪肉、包子、白甘蔗、凤尾鱼、水果等祭品,酒也是必不可少的,通常是米酒,鲜有洋酒。当然还少不了香烛、

文档评论(0)

lifuping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