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校园礼仪 上.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讲 校园礼仪 上

一、大学礼仪文化与大学精神 在大学校园中的礼仪文化反映了大学中的文化关系,跃动着大学的人文符号,呈现着大学表层文化的特色。 进一步而言,大学校园里的礼仪文化与大学的建筑、历史、景观等文化一起,成为一定大学精神的具体载体与体现方式。 校园礼仪 从古代书院——现代大学 古代书院的三大工作: 讲学、藏书、供祭先贤。 主要建筑为: 讲堂、藏书楼、祠堂。 书院的布局体现了“礼”的中轴之美。 祭祀功能的建筑表达:尊师重教、缅怀先贤的情怀。 现代大学 功能:日常教学、仪式活动、实训基地、校园生活。 主要建筑:图书馆、教学楼、校门、广场、食堂、学生活动中心、体育场等。 一所好的大学具备的要素: 卓越的科研水平 一流的教授群体 良好的学术氛围 充足的教育资源 优质的校园管理 浓厚的校园文化。 1.牛津大学:自由 A.历史:牛津大学建校于1167年。在行会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行会的组织形式使牛津大学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权和较强的适应能力,通过这种形式牛津大学对外倡导自治,对内倡导学术自由。 B.校训: DOMINUS ILLUMINATIO MEA (THE LORD IS MY LIGHT )上主是我的亮光,出自《圣经》。 可以看出宗教作为一种道德准则、一种文明的力量在牛津大学发挥着重要影响。 列举名校的校园文化 整体造型:以圆环形为主,象征着圆满。 腰带的形象:代表信仰和祈愿,也传达出学校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严谨的办学理念。 蓝色:理智、稳重、科技和博大的胸怀; 橙色:执着和繁荣。 三顶皇冠:英国的三权分立的政治局势,也传达出了学校突出的皇后学院,培养出一辈辈的首相、国王。 书籍:象征着知识,也象征着求职精神和人才培养精神。庞大的图书馆和出版社。 C.校徽logo: 没有统一的校园,只有分立的学院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建筑、风格、传统,享受高度的自治权。 D.建筑: 图书馆 布满了中世纪的四合院,回廊还有拱门遍布各个角落,宛如迷宫,这些古老的建筑无一不都散发出典雅迷人的传统气息。 基督教会学院 牛津真的是“牛” 牛在它所创造的大学精神 :自治的理念 守护自由 获得真理 发展知识 E.丰富的校园生活 2.哈佛大学:创新 A.校徽与校训: 拉丁文“VERITAS”(真理) 哈佛的校训:追求真理(早期) 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后期) 周围环绕着pro Christo et ecclesia,即“为基督及教会(的真理)” 两本书是向上翻开象征:上帝启示给人类的知识 另一本书朝下扣着象征:人类对上帝的真理不可能全部掌握。 新校徽:三本书都是向上翻开,周边有着宗教意味的拉丁文消失了,意味着宗教的一些变革。 B.大学精神 学术自由 (academic freedom) 学术自治 (academic autonomy) 学术中立 (academic neutrality) ——3A C.建筑 D.学习氛围 学在哈佛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智慧是知识的升华 学习是磨砺和涵养的过程 一个有着丰厚大学精神的大学必然会具备应有的文化和文化礼仪,如尊敬师长、严谨治学、爱护环境、讲究秩序。 虽然西方大学发生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形态上的转变与分化,但其文化生态更为自由、丰富、多元。 例如: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 国家留学基金网站:/ 上海外事网站:/ 参考复旦网站:/ 2. 毕业仪式 首先,毕业典礼是大学礼仪文化的重要部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 仪式:学位授予过程的拨穗仪式是对学有所成的最高礼遇。拨穗礼的意义是:这一把头上学士帽的流苏从右边换到左边的动作,代表稻穗或麦穗成熟,象征毕业生已学有所成,可以展翅高飞。 其次,秉承传统和尊师重教的历史传承,毕业典礼( commencement ),是一所大学最盛大和最重要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一。 毕业典礼的着装与行为举止: 学位服:学位帽、学位袍和披肩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的培养 1.克服社交心理障碍,提高社交适应能力。 2.克服羞怯心理,积极参加交往活动 3.克服社交恐惧,改善个性弱点 4.消除偏见心理,提高人际交往的亲和力 5.消除嫉妒心理,进行正确的对比竞争

文档评论(0)

lifuping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