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安全管理及事故的应急处理培训2016-培训课件.pptx

煤气安全管理及事故的应急处理培训2016-培训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煤气安全规程的重要性: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2006)自1986年12月1日颁布并与2006年7月1日修订施行以来,对加强我国工业企业的煤气安全生产、回收和使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煤气中毒、着火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为保障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1)煤气安全规程贯穿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 2)煤气安全规程要解决的是全过程的安全 建设项目全过程、工艺流程全过程、 寿命期间全过程、 安全管理全过程、 3)煤气安全规程是经验、教训的积累.;煤气中的成分: 煤气中的成分可分为可燃成分与不可燃成分两大类。 可燃成分:一氧化碳(CO)、氢气(H2)、硫化氢( H2S )、碳氢化合物(CmHn) 不可燃成分:二氧化碳( CO2 )、氮气( N2 )、氧气(O2) ;煤气安全管理要求;煤气安全管理要求;煤气安全管理要求;煤气安全管理要求;煤气安全管理要求;煤气安全管理要求;煤气安全管理要求;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图片;一氧化碳中毒抢救图片;一氧化碳中毒抢救图片;一氧化碳中毒抢救图片;一氧化碳中毒抢救图片;将患者头部往下倾斜,听听有无呼吸,若无正常呼吸。 (成人):用仰头抬颏法首先打开气道,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70°-90°)形成气道开放,便于人工呼吸,气道通气,然后捏住患者鼻子并用你的嘴盖住患者的嘴进行吹气,吹到你看到患者胸部隆起,吹气时间为1秒以上。吹气量为700-1100毫升(吹气时,病人胸部隆起即可,避免过度通气),吹气频率为12次/分钟(每5秒钟吹一次)。 正常成人的呼吸频率为12-16次/分钟。 (注意):开放气道,气道就是呼吸道,这一步是一步骤的关键步骤,当病人意识丧失以后,舌肌松弛,舌根后坠,舌根部贴附在咽后壁,造成气道阻塞。开放气道的目的是使舌根离开咽后壁,使气道畅通。气道畅通后,人工呼吸时提供的氧气才能到达肺部,人的脑组织以及其他重要器官才能得到氧气供应。;介绍开放气道的四种方法: ①仰头抬颈法:一手压前额,另一手五指并拢、掌心向上,放在病人的颈项部,向上抬起,使头部充分后仰。此法严禁用??颈椎受伤者。 ②仰头推颌法:一手掌放在前额,向下压,另一手拇指、食指、中指分别固定在病人的两侧下颌角处,并向上推举,使头部充分后仰。 ③仰头提颏法:一手压前额,另一手中、食指尖对齐,置于下颏的骨性部分,并向上抬起,使头部充分后仰,避免压迫颈部软组织。 ④双手拉颌法:施术者站、跪在病人头顶端,双手中、食指并拢,分别固定两侧的下颌角,并向上提起,使头部后仰,此方法适用于颈椎受伤的患者。;一氧化碳中毒抢救图片;每年定期做好宣传教育。;;长管防毒面具;煤气管道爆炸现场图片;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 ;白色为气道,处于堵塞状态;畅通呼吸道: 畅通气道是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关键。主要采用仰头举颏法。 抢救者一手置于病人前额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近下颏或下颌角处,举起下颏。 注意手指不要迫压病人颈前部颌下组织,以免压迫气道。颈部上抬时不要过度伸展,有假牙托应取出。 判断呼吸: 判断病人有无呼吸的时间,应控制在5秒钟左右,观察时应维持病人于开放气道位置,用耳听病人呼吸道有无气流通过的声音,面部感觉病人呼吸道有无气体排出,头部侧向病人胸部,眼看病人胸部有无起伏。 ??呼吸者,应注意气道是否畅通,无呼吸者,应即作人工呼吸。 部分病人因呼吸道不通畅而产生窒息,以至心跳减慢,畅通呼吸道后,随气流冲出,呼吸恢复,心跳亦恢复。;手法开放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 病人无呼吸,给病人吹气二口。 保持病人处于气道开放位置;用按于前额一手的拇指与食指,捏紧病人鼻翼下端捏闭病人鼻孔; 抢救者深吸一口气,张开口贴紧病人的嘴,要把病人的完全包住,并且病人的口应打开着; 用力向病人口内吹气,吹气要快而深,观察病人胸部有无上抬; 一次吹完气后,应即离开病人口部,抢救者轻轻抬起头,面向病人胸部吸入新鲜空气后,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使病人张口,捏鼻的手放松,以便病人从鼻孔通气,观察病人胸部向下恢复,有气流从病人口内排出。; ; ; ; ; ; ; ; ; ; ; ; ; ; ; ; ; ;;本次培训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