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5脂类代谢重点讲义
教 案
2010 ~ 2011 学年 第 一 学期
课 程 名 称 生 物 化 学
开 课 系 部 基 础 医 学 系
开 课 教 研 室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授 课 教 师 王 义 军
职 称 助 教
授 课 班 级 本 科 临 床 班
学 生 人 数
长 沙 医 学 院 教 务 处 制
长 沙 医 学 院 教 案
课程名称 生物化学 授课题目
(章节或主题) 第五章 脂类代谢
第一节 不饱和脂酸的命名及分类
第二节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第三节甘油三脂代谢 授课教师 王义军 所属系(部) 基础系 所属教研室 生物化学 职称 助教 授课时间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班级 临床 专业(本科√ 专科□) 级 班 教学课型 理论课√ 实验课□ 见习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其它□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生物化学第7版.查锡良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脂肪的动员,甘油的代谢。
脂肪酸的氧化,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掌握脂酸合成的原料、部位、产物及关键酶,α-磷酸甘油的生成。
4. 熟悉甘油三酯的合成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脂肪酸的氧化,酮体生成和利用。
教学难点: 脂酸氧化能量的生成和利用。 教学方法(请打√选择):
讲授法√ 讨论法□ 启发式√ 自学辅导法□ 练习法(习题或操作) 读书指导法□ PBL(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 其他□ 教学手段(请打√选择):
板书√ 实物□ 标本□ 挂图□ 模型□ 投影□ 幻灯□ 录像□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内容:
第八章 脂类代谢
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两大类。脂肪又称甘油三酯;类脂主要包括磷脂、糖脂、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等。
一、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
储能与供能
维持正常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保护内脏和防止体温散失
转变成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
必需脂肪酸的来源
磷脂作为第二信使参与代谢调节
二、脂类在体内的分布
脂肪主要储存在脂肪组织中,多分布于腹腔、皮下及纤维间,脂肪组织被称为脂库。脂肪又称为可变脂。
类脂是生物膜的基本组成成分,又称固定脂。
第一节 不饱和脂酸的命名及分类
脂肪酸是脂类分子结构中的重要成分,体内脂酸的来源有二:一是机体自身合成,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脂肪组织中,需要时从脂肪动员,饱和脂酸及单不饱和脂酸主要靠机体自身合成。另一来源系食物脂肪供给,特别是某些不饱和脂酸,如亚麻酸、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等,动物机体自身不能合成,需从植物油摄取,它们是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故称必需脂酸,它们又是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
脂酸在体内主要与醇结合成酯,脂肪酸与胆固醇结合成胆固醇酯、与鞘氨醇结合成鞘脂、与甘油结合成甘油三酯;在有含氮化合物及磷酸参加时,脂肪酸与甘油结合成甘油磷脂。甘油三酯是由1分子甘油与3分子脂肪酸结合而成,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等均为甘油磷脂,它们由1分子甘油与2分子脂肪酸、1分子磷酸及1分子含氮化合物结合而成。体内的脂肪酸可按其碳链中是否含双链和双键数目的多少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
第二节 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脂类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上段,在胆汁酸盐和辅脂酶的共同参与下,甘油三酯被胰脂酶水解成甘油一酯和脂肪酸,胆固醇酯被胆固醇酯酶水解成胆固醇和脂肪酸,磷脂被磷脂酶A2水解成溶血磷脂和脂肪酸,消化产物主要在十二指肠下段和空肠上段被吸收,中、短链脂肪酸通过门静脉进入血循环;长链脂肪酸吸收入小肠粘膜细胞后,与2-甘油一酯缩合,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并与磷脂、胆固醇一起,在载脂蛋白B48、C、A等的参与下,组装成乳糜微粒,经淋巴道进入血循环。β羟-γ-三甲氨基丁酸的转运才能进入线粒体。
线粒体内外膜均存在着肉碱脂酰转移酶,位于线粒体外膜的肉碱脂酰转移酶I催化脂酰CoA将脂酰基转移给肉碱生成脂酰肉碱,后者在内膜的肉碱-脂酰肉碱转位酶作用下,进入线粒体基质,然后则在位于线粒内膜内侧面的肉碱脂酰转移酶Ⅱ的催化下,转变为脂酰CoA并释出肉碱。肉碱再被肉碱-脂酰肉碱转位酶转运到膜间腔。脂酰CoA则在线粒体基质内进行β-氧化。
图8-1长链酯酰辅酶A进入线粒体的机制
3.脂酸的β-氧化
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基质后,在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