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鉴赏之苏轼书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东坡书法美学思想浅谈 苏轼书法列为宋四家之首,考其书法,“东坡先生少日学兰亭,中岁喜学颜鲁公”(黄庭坚语)。据介绍,佥判凤翔时写的《亡伯父苏涣诗帖》是较早的作品,小楷诗稿,此帖极具典型的晋人小楷风味。熙宁年间在京时写的《治平帖》,赵孟頫认为“字画风流韵胜”;判杭时的《钱塘帖》、知密时的《乞超然台诗帖》、知徐时的《黄楼帖》、知湖时的《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诗帖》等都是任情纵意,字字断还欲连的小行书,真正的兰亭风格。在黄州以前,苏轼的书法主要是继承二王,继承传统,典型的晋人风格。他早有革新精神,一直反对唐人讲究法度的条条框框,提倡书法艺术要摆脱传统束缚,意之所至,自由创造。“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少年子,病起须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此外,在黄州写的手札、序跋等书法作品,也是宋人尚意书法的杰作。《新岁展庆帖》是写给陈季常的书信董其昌誉为“须臾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至主薄曹君尺犊》、《获见帖》、《一夜帖》等抒情小品,长短错落有致,具有强烈的形式感,是宋人尺牍中的精品。苏东坡对自己有别于晋人、唐人的尚意书法也颇珍视和自负,曾书“此纸可裁钱祭鬼,东坡试笔,偶书其上,后五百年,当成百金之直”自负之态跃然纸上。苏东坡“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的艺术创新论。创新是为了确立一个书法家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其自我意识,而非他人意识。但创新并非无源之水,苏东坡的创新论中,既追求新意,也向古人吸取精华,也即“自出新意”和“不践古人”的辩证统一。他还言:“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也就是说,“出新意”、“豪放”必须出自“法度”、“妙理”之中,才是艺术创新的准则。 苏东坡创作主张重神轻形苏东坡的一首诗云:“心存形声与点画,何暇复求字外意。”明显表示了对形质的轻视。为此,他学习古人书法时,往往不拘形质,以意为之。《西楼帖》中有他临的王羲之草书,他自跋云:“点画未必相似,然颇有逸力风气。” 苏东坡的重神轻形与其“寓意”说非常有关。他说:“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综观苏东坡一生的艺术成就,贯穿其中的最大特点就是追求自然天真、不事雕琢的艺术境界,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书法精神。

文档评论(0)

e71ah65wn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