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配比葱须鳞蛾诱芯诱虫效果筛选探究初报
不同配比葱须鳞蛾诱芯诱虫效果筛选探究初报 摘 要:通过对不同配比的葱须鳞蛾诱芯(A、B、C、D、E共5种诱芯)田间筛选试验,筛选出诱蛾效果最佳的诱芯为E,累计诱蛾量由高至低依次为E?B?A?C?D;并据日诱蛾量掌握了第四代葱须鳞蛾发生动态,并通过蛾峰、卵发育历期推测幼虫初孵盛期和盛期,及时预测预报,指导科学防治
关键词:葱须鳞蛾;最佳诱芯;蛾峰
中图分类号:S4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059
葱须鳞蛾是鲁北地区危害韭菜假茎和叶片的主要害虫,在当地一年5~6代,主要寄主植物有韭菜、葱、洋葱等百合科蔬菜和野生植物。卵散产于叶片之上,幼虫性活泼,受惊即吐丝下垂。孵出幼虫咬叶成纵沟并向茎部蛀食,但不侵入根部,常把虫粪留于叶基部分叉处。幼虫蛀食韭叶,严重时心叶变黄,降低产量和质量,以老韭菜和种株受害最重。老熟时在叶片中部吐?z作茧化蛹。为探索韭菜葱须鳞蛾绿色无公害防治办法,与浙江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对该公司生产的不同配比的葱须鳞蛾诱芯进行了大田筛选试验研究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不同配比的诱芯有A、B、C、D、E共5种,诱芯均为毛细管型,诱捕器为C1翅膀型粘胶诱捕器(PT-SW型号)。试验占地1.33hm2,共设A、B、C、D、E,5个诱芯处理,5种诱芯随机排序,重复5次,每个诱捕器放1枚诱芯,诱捕器间隔为15m×20m,诱捕器放置高度在韭菜植株30cm处。试验放置时间为2016年8月28日。该韭菜地葱须鳞蛾常年中发生,试验地韭菜夏秋季养根不割,在冬春季盖小拱棚,供冬春市场。每1~5d调查1次,记录不同诱芯的诱虫数量,调查时间自8月29日―10月8日, 9月份平均气温22.13℃,10月上旬平均气温19.1℃。检查时如有发现粘胶板上虫已粘满或因雨水等原因造成粘胶板粘性减弱,要及时调换粘胶板
2 结果与分析
2.1 筛选出最佳性诱剂
从1和图表1看出,A、B、C、D、E5个处理中,以E处理累计诱蛾量最高,最低为D处理,由高至低依次为E?B?A?C?D,最高累计诱蛾量处理E为最低累计诱蛾量处理D的140多倍,E处理为处理A和B的5倍多,为处理C的60多倍。处理E与处理A、B、C、D 4个处理差别均极显著,A、B、C、D4个处理间差别均不极显著,处理D和C差别不显著,处理A和B差异不显著,处理A
2.2 初步掌握了第4代葱须鳞蛾的发生动态,为预测预报提供依据,指导科学防治
从图2和表2看出,蛾始见日在9月1日前后,蛾始盛期出现在9月5日、9月9日,此代蛾结束日为10月8日前后,蛾主峰日出现在9月25日,葱须鳞蛾世代重叠,但此发生期内主峰明显,此代蛾应该为第4代,也是1a中发生较重的1代[1]。8月28日―10月8日,平均气温在20℃左右,有利于葱须鳞蛾的产卵和幼虫发育, 蛾羽化后2~3d交配产卵,单雌产卵128~169粒[2],卵产在韭菜叶片背面和假茎上,卵发育历期5~7d[3],再据据蛾始盛期和蛾主峰日推测幼虫初孵始盛期和盛期,分别为9月12―15日、9月16―19日和10月2―5日,初孵幼虫潜伏于韭菜心叶表皮以下取食叶肉,2龄后寻找隐蔽场所,多沿心叶向下蛀食地上韭菜假茎,一般防治应在2龄前,据此及时预测预报,指导科学防治幼虫,把其防治在2龄前
2.3性诱剂是韭菜绿色控防的重要举措
在葱须鳞蛾第4代发生期内,自8月28―10月8日放置性诱剂最佳处理E累计诱蛾量为538头,按照单雌产卵128~169粒和卵孵化率73.6~85.9%[1],每667m2放5个诱捕期,理论计算可减少幼虫30多万头,从而显著降低虫源基数,不但减轻当代危害,而且还减轻了后代和来年的危害,有效的减少了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减少了药物残留,从而保护了生态环境,减少了防治人工和农药成本,提高了韭菜品质安全,是一项很好的绿色控防举措
3 结论与探讨
经过对大田筛选试验选出的最优葱须鳞蛾诱芯,并依据最良性诱剂诱蛾量,掌握了该虫第4代成虫的动态,并用来预测预报幼虫初孵始盛期和盛期,指导科学防制葱须鳞蛾。通过试验证明了浙江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E型诱芯,能够大范围应用推广于韭菜绿色防制和葱须鳞蛾的预测预报
使用过程中由于粘虫板操作过程粘手、易受到污染、不耐雨水浸泡,从而影响粘虫效果;并且发现即使诱捕器不加诱芯在空白的情况下也能诱到很多枣粘虫,可能是在田间成虫虫株率密度大的情况下,或者粘虫板的颜色、粘虫胶化学成分的化诱作用、以及成虫休息栖息等因素导致的结果,具体原因有待于进一步论证
参考文献
[1]冷德训,秦韶梅,刘霞,等.葱须鳞蛾的为害与防治[J].西北园艺,2006(3):32.
[2]夏玉堂,潘秀美.葱须鳞蛾的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