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正红旗下》初探老舍民族观.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正红旗下》初探老舍民族观

从《正红旗下》初探老舍民族观   摘 要:“所谓民族观,即对于民族和民族关系的整体认知。”[1]老舍作为少数民族作家中的杰出代表,他在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未完)中,直接或间接地透露着属于他本民族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本文以《正红旗下》为例,从当中的人物交往和传统习俗着手,探索老舍民族观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正红旗下;老舍;民族观 作者简介:李骏(1993-),女,中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方向:现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4-0-02 《正红旗下》主要通过对“我”的降生以及“我”“洗三”宴时,族内各亲友、不同民族的街坊邻居前来道贺的场景进行描写,绘就出一幅多民族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身为旗人的“我”们一家,突破了清朝政府对于不同民族分而治之的规定,毫无偏见地去跟汉族、回族等民族的民众相濡以沫地交往和生活。因为在此时的满族下层群众心里,“他们是他们,我们是我们,谁也挡不住人民互相友好”[2] 虽然过去清廷曾严格规定旗人除了为皇家做事供职外,不得从事农商等活动。但到清末,民族隔阂在渐渐缩小,各民族的交往已呈不可抵挡之势,这在老舍的小说《正红旗下》中的人物交往和传统习俗两方面得以生动体现 一、各族民众的百态 在人物刻画上,老舍显示出其老道的写作功力,一幅“各族民众百态图”跃然纸上,出场的大小角色都有着独特的个性特征。其中颇具代表性的男性角色有:汉族商户――便宜坊的王老掌柜;满族青年――“我”的二哥福海。说到颇具代表性的女性角色便不得不提这两位满族妇女――“我”的姑姑和“我”大姐的婆婆 (一)汉族商户王老掌柜 王老掌柜是老舍回忆往事时不得不提的一个人,他是在京住了60年的胶东人。在王老掌柜起初对旗人的衣食住行以及说话的方式感到不习惯且有些反感。之后却也渐渐入乡随俗,由恶到喜,比如养鸟、作揖请安和赊账这些事。出乎意外的是,在“我”洗三那天,王老掌柜居然提着一对猪蹄子也来了。老舍也因此感言:“我一辈子忘不了那件事。并不是因为他是掌柜的,也不因为他送来一对猪蹄子。因为呀,他是汉人。”[3]在不断的交往中,满汉人民之间已悄然成为了朋友。例如王老掌柜就觉得:“清朝皇上对汉人如何是另一回事,大家伙儿既谁也离不开谁,便无妨做朋友。”[4]在后来受到倚仗牛牧师而跋扈赊账的多大爷为难时,王老掌柜向身为满族的二哥福海求助。福海也忙前忙后尽心尽力地想帮上他的忙。老舍如此叙述,体现出他所推崇的各民族互帮互助的和谐关系 (二)满族青年二哥福海 小说中花了很大的篇幅来叙述“我”大舅的儿子――福海的故事,显示出老舍对此人物颇为欣赏。福海无论是在礼仪举止上还是为人处事上,都深受周围人的爱戴。他不仅在朝廷任职,也是个“油漆匠”。从制度上来说,福海学油漆手艺是不符合佐领制度的,制度规定旗人不得擅自离京离旗,就连学手艺也会被旁人轻视。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之下,不从事一项副业,是很难过日子的。从小说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底层旗人们的生活虽然有着清廷每月的几两补助,可是已经不能满足旗人的日常开销,同时束缚着旗人的自由 福海是一个“熟透了的旗人”,他“既没有忘记二百多年来的骑马射箭的锻炼,又吸收了汉族、蒙族和回族的文化”。[5]他热心帮助各族朋友,为搭救王掌柜的儿子王十成忙前忙后尽心尽力,最终两人义结兄弟。面对旗人身份和兄弟义气之间的矛盾心理,他最终选择站在十成这一方。他对十成说:“我是旗兵不能自主!不过万一有那么一天,两军阵前,你我走对了面,我决不会开枪打你!”[6]虽然面上因为旗兵这一身份不能明着支持义和团打洋鬼子,但在内心中他是十分佩服王十成的。虽未能信守对王老掌柜的许诺让十成留京,却也和上文提到的那样,为帮王老掌柜解决多老大那件麻烦事而特意上门求助云亭、正翁和定大爷 最后,就连定大爷这些上等旗人,也在暗中帮助王掌柜等汉族民众排忧解难。老舍把身份地位不同、风俗习惯各异的各民族同胞放置在同一场景下生存,且相处还算融洽,间接也体现出作者内心对各民族和谐共处的认同和期待 (三)回族商户金四把 办“满月”酒时,金四把在定大爷走了许久后到来。老舍对于金四把的到来感到有些自豪,同时也觉得金四把的到来比定大爷更有意义。他特意在第六节篇末强调:“我至今还觉得怪得意的,是受到过回族朋友的庆祝的。”[7]在当时的环境中,回族受到满族统治者的压迫颇深,因此金四把叔叔的到来更是难能可贵。小说描绘到,金四把除了有时用几个回民的特有名词之外,说话和我们没有隔阂。甚至连我们的特有名词(如牛录、甲喇、格格)他也能?`活准确地运用。除了严守教规不肯喝我们的茶用我们的杯子之外,其他并无大差异。我的母亲并未因为金四把不喝我们的茶而觉得没面子,反而十分尊重他的教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