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程

* 自己乱造,要与她们商量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欧洲的宗教改革 ■细数教皇的权威 ■挑战教皇的权威 ■绽放人性的光芒 加尔文 基督教的演变 一世纪诞生 1054年第一次分裂 天主教(以罗马教廷为中心) 东正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 16世纪第二次分裂 天主教 新 教 路德派 加尔文派 英国国教派 关于宗教 世界上三大宗教指的是什么?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原罪”——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命令所犯的 罪行,传给后世子孙,是人类一切罪恶和灾祸的源泉。 “救赎”——上帝派他的儿子耶稣来到世间,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在上帝面前替人类赎了罪。《圣经》主张“义人必因信得生”,凡是信仰上帝的人都能得救。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 原罪 救赎 【课程标准】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重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思想 【难点】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兜售赎罪券》 材料一 中世纪西欧天主教会是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它拥有大量地产,是大大小小的封建剥削者中最大的一个。 一、细数教皇的权威 根据下面四则材料,请同学们归纳中世纪天主教在欧洲的特权地位。 经济上: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大肆搜刮广大劳动群众。 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德皇在室外整整等了三天,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教皇才出来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 “卡诺莎之辱” 一、细数教皇的权威 政治上: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材料二 中世纪的火刑柱 材料三 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控制和禁锢着人的思想和行动,任何不符合宗教教义的行为都被认为是叛逆和异端,随时会被宗教裁判所送上火刑架。 一、细数教皇的权威 思想文化上:占据着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 材料四 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国家几乎人人信教,都是天主教徒。因此每个人从生到死都和天主教会发生密切关系,天主教会对广大群众施行了严密的精神统治。 一、细数教皇的权威 社会生活上,西欧国家的人们从生到死都受到天主教会的控制和影响。 (1)经济上,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大肆搜刮广大劳动群众。 (2)政治上,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3)思想文化上,占据着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 (4)社会生活上,西欧国家的人们从生到死都受到天主教会的控制和影响。 一、细数教皇的权威 荒淫 教皇出巡 奢侈 兜售赎罪券 贪婪 从材料中,你能获得教士们的哪些生活信息? 作为教士本身应该遵守规定,但是教皇英诺森八世有八个私生子,瑞士教会的一个主教把他管辖下的一个修女院修女变为自己的情妇,巴黎圣母院的教士甚至把自已的住所变成了赌场。 政治方面:教会的独裁和腐败引起社会各阶层的不满 二、挑战教皇的权威 经济方面:天主教会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方面: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原因 材料一: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是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向而驰。  材料二 教会的欺诈和无耻的掠夺,负担最终落到了广大劳动群众身上,… …他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城市市民也不满教会的统治, … …世俗君主和贵族则觊觎教会的财产,也站到了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里来了。在这种形势下只要有人振臂高呼,即会掀起反对天主教会的斗争浪潮。 结合教材P52第1自然段和下列材料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的原因有那些? 2、概况 (1)序幕: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德国) ①为什么宗教改革最先出现在德国? ②马丁·路德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③分析因信称义和因行称义的区别。 ④用关键词概述马丁·路德改革的影响。 序幕、性质、三足鼎立 (2)扩展:加尔文的宗教改革(瑞士) ①加尔文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②加尔文的主张有哪些? ③概括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影响。 二、挑战教皇的权威 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德国爆发? “教皇的奶牛” 德国名义上是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实际上长年处于四分五裂的诸侯割据,这使得德国皇帝无法不依赖于教会的力量,同时由于神圣罗马帝国大统一梦想是包含了意大利的,所以德国皇帝必然要和教会合作,教会的力量非常强大。每当罗马教会出现财政问题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从德国聚敛钱财,以至于德国被人们戏称为“教皇的奶牛”。当时梵蒂冈计划建造一座新的圣彼得教堂,于是在整个德国大量发行赎罪券。15 世纪末和16 世纪初,德国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但个别工业部门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因素,出现了分散型甚至少数集中型的手工工场。 阅读教材P52第3段和下列材料

文档评论(0)

tfbb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