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书法理论常识
书法理论
绪论
汉字的产生:
汉字萌芽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后经历了马家窑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的积累和发展,到殷商时代的甲骨文时,就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文字符号系统。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到了“结绳记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在语言产生之前,人们对一些事情的简单表述往往有多种不同的方法,结绳记事就是其中的一种。《易经》中有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这里说的“圣人”大概是指《说文解字》中提到的皇帝的史官仓颉,传说文字是由他创造的。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荀子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为稼者从矣,而后稷独传者,壹也。”这说明造字与种应稼―样,绝不是一人的功绩。
汉字的构字规律 ——“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书法:是通过汉字书写来表现意象情感的艺术,它不仅是线条艺术、造型艺术、抽象艺术,还是表现艺术。其载体为汉字;其表现内容是书写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其表现形式是书写。
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几个阶段:
1、古文字阶段:殷商至秦;
2、隶书时代:两汉; (此阶段隶书成熟,章草得到应用,在后期又孕育出楷书、行书和今草)
3、楷、行、今草的成长、成熟阶段及书法艺术基本规律的奠定阶段(汉末经魏晋南北朝至唐代。)
以上三阶段可以称作是书法的古典时期。
4、书法艺术形式与内涵的扩充阶段:宋、元及明代前、中期;
5、古代书法艺术的变革和总结阶段:明末至清代。
第一章 殷商、秦
先秦:包括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历史阶段。 (约自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221年)
甲骨文:指商周时期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用来记录占卜内容的文字,其中以商代最具代表性,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汉字。出土于殷墟(河南安阳小屯村)的甲骨片总数已达15万片左右,不相重复的汉字约有45OO字,已经具备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的汉字“六书”构字规律。点画尖锐、直多曲少;字形以纵长取势,强调对称;章法横无列,纵有行,错落有致,整体看来古朴简捷、耸健峭拔。
公元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山东籍学者王懿荣首次从文字学角度对甲骨文进行了收集、整理和研究。
金文:青铜古称“金”,因而所谓的金文就是指青铜器上铭文。有铭物主要有两大类:食器和乐器,食器以鼎为大,乐器以钟为大,故又称“钟鼎文”。这种器物又称“彝器”,铭文凹下去的称“款”,凸出来的称“识”,故金文又称“彝器款识”。金文的应用场合、成字条件和甲骨文有很大的差异:金文是在比较郑重的场合使用的正规文字,而甲骨文是王室的日常应用文字;甲骨文主要是契刻的,而金文主要是浇铸的。与甲骨文相比,金文有自己的特点:字形更为简单、异体减少、文字较为一致;笔画较粗,不带棱角。
金文四大国宝:《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 《散氏盘》。
《大盂鼎》:文字体势严谨,布局质朴平实,笔画时而有团状的肥笔,整体端庄凝重,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
《毛公鼎》:铭文共497字,为西周青铜器铭文最长者。结体匀称准确,线条遒劲稳健,为金文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代表。
《虢季子白盘》:线条清劲流畅,字距较大,形成清丽秀逸的风貌。
《散氏盘》:线条浑厚苍茫,结体横不平,竖不直,左右相倚,上下相形,妙趣横生。
《石鼓文》:唐初发现于陕西凤翔三畤原,刻制年代约在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是我国自唐代以来发现的最早的刻石文字,被称为“石刻之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共十石,每石约一米高,其形如鼓,故通常称为“石鼓”,文为四言诗,内容为歌颂秦国政事之明、争战之功、将士之猛、田园之美、游猎之盛等,故又称“猎碣”。其字犹存大篆特征,但笔画趋于均匀,体势趋于方整,已有小篆风度,是介于古文(远古文字)与秦篆之间的籀文体,体态浑穆,画如屈铁。
秦代
书体:大篆、小篆、刻符、史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八种。
小篆:又称“秦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由丞相李斯整理、国家统一使用的―种书体,它是我国文字史上第一种规范书体。
“三仓”:指李斯作的《仓颉篇》、赵高作的《爰历篇》和胡毋敬作的《博学篇》,都用小篆写成。
“李斯”:(?——208年)字通古,楚国上蔡人(今河南上蔡县)人,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位有名传世的书法家,秦始皇玉玺上面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就是由他所写。因为他提出统一文字并负责推广小篆的事务,故秦时重要小篆作品通常归于他的名下,小篆也被称作“斯篆”。
小篆特点: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学英语自然拼读法基本规则.doc VIP
- 肿瘤内科护理常规.pdf VIP
- 消防设施通用规范GB 55036-2022与《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失效条款对比分析.pdf VIP
- 《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指南2025》解读(2).docx VIP
- 船员起居舱室.pdf VIP
- 慢性肾脏病PPT【71页】_20212085.pptx VIP
- 《闻鸡起舞》儿童绘本成语故事演讲ppt课件(图文).pptx VIP
- 6.13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电力安全生产奖惩办法 .pdf VIP
- 山西汾酒-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汾酒复兴进阶.pdf VIP
- 中建一局集团公司总承包公司质量管理手册(2013版)(OCR).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