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领导者之必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群书治要》领导者之必读   魏征在《群书治要.序》中提到,《群书治要》的编辑采取了一个原则,即「一书之内,牙角无遗;一事之中,羽毛咸尽」。也就是说,他所选录的典籍之中,凡是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华,一句都没有遗漏;如果选录的是一个历史事件,那么整个历史事件的内容也会选编得非常完整,甚至连细节也保存。由此可知,魏征等编辑《群书治要》时用心良苦,目的就是给太宗乃至后人最好的借鉴与启示。这部宝典用了五年的时间才编辑完成,说明古人治学的态度非常严谨,确实是从古籍之中精挑细选,把精华都挑选出来。而与古人相比,现代人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所以不能认为科技发展了,社会进步了,现代人就比古人更有智慧。   古人之所以比现代人有智慧,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就是古人的心很清净,清净才能生智慧。第二就是古人襟怀天下,心系苍生。念念都是想着如何利益天下之人,怎样能够治国、平天下。因为他有这样的气度和胸襟,所以智慧也会源源不断的涌现。唐太宗之所以派魏征等编辑《群书治要》,就是因为他有胸怀天下的心,确实想把国家治理好,为老百姓带来真实的利益。我们能够用这种心学习《群书治要》,才能够领纳其中的智慧。   习主席多次强调:「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而《群书治要》被誉为中国传统政治智慧的精粹,正如尊敬的上净下空老教授所说,《群书治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精华。读了这一部书,就对中国古代的治国理政智慧有了深入而全面的理解,所以习主席的先父为《群书治要》亲自题字「古镜今鉴」,《群书治要》也成为习主席最喜爱读的一部典籍。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群书治要三六O》第三条:   【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有专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将取焉,何可专也?所怒甚多,而不备大难。以是教王,王其能久乎?】   《史记》记载,周厉王登位,贪图财利,亲近荣夷公。这时,忠臣芮良夫劝谏说:「王室大概要衰微了吧!」为什么?接下来就说了这句话:『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荣夷公喜欢独占利益,却不知道会因此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有专之,其害多矣』。财利是天地之间万物所依赖生存的资源,而要有独占的现象,造成资源分配不均,害处可就大了。『天地百物皆将取焉,何可专也?』因为大家都需要用到这些财利,怎么可以独占?『所怒甚多,而不备大难。以是教王,王其能久乎?』专有独占财利,所惹怒的人一定会很多,他这样做却不知道有大的患难,还用这样的道理来教唆君王,君王的统治怎么能够持久?   芮良夫的劝谏非常诚恳、也非常直接,甚至是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来劝谏君王。这是古代忠臣一贯的做法,如果看着君王做错事而不去劝告,就是陷君王于不义。芮良夫还说:「普通人独占财利,还被称为强盗。如果您干这种事,归附您的人就会很少了。荣夷公若被重用,周朝必定会衰败。」   但可惜周厉王却没有听从劝谏,还是任用荣夷公主管国事。周厉王施行暴虐的统治,奢侈骄傲,国都的民众都纷纷议论他的过失。这时,召公又来劝谏说:「民众都忍受不了您的政令了。」但厉王不仅不知悔改,还恼羞成怒,派一位卫国的巫师监视那些指责自己的人。只要他来报告有谁诽谤自己,便立刻把他杀掉。于是议论朝政的人愈来愈少,诸侯也不来朝见了。   厉王的统治更加暴戾,结果「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都的民众没有人敢讲话了,在路上相遇时,也只能是互相用眼色示意一下。周厉王得意的对召公说:「你看,我能消除非议了,民众都不敢乱讲话了。」召公说:「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水。」召公这句话也成为历史名言。他说,你这不过是塞住民口罢了,堵住人民的嘴巴比堵住河流的后果还要严重,河水堵塞蓄积,一旦决口,受到伤害的人一定很多,堵住民众的口也是如此。所以,擅于治水的人要疏通河道,使水流通畅;治理民众的人,要让民众宣泄,表达其意愿。放手让民众讲话,政事的好坏得失都可以从这里反映出来。民众想在心里,说在嘴上,成熟的意见便可予以推行。若是堵住他们的嘴巴不让他们发表意见,那么支持您的能有几个人呢?   厉王仍然不听劝谏,于是国内没有人敢说话了。三年之后,大家都联合起来反叛,袭击周厉王。周厉王就逃跑到彘地。后来,宣王即位,整顿政事,效法文武、成康的遗风,结果诸侯重新归附周朝。学习这一典故,至少给我们四点启发:   一、修身为治国之本   为什么周厉王任用荣夷公,而却不听芮良夫、召公的劝谏?《易经》中讲「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志同道合的人自然会走到一起。君主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也就喜欢任用什么样的臣子;自己的修身达到怎样的程度,也会感召什么样的下属来到自己的身边。所以《大学》上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君主自己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

文档评论(0)

mtyi2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