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孝文化,铸就人生高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弘扬孝文化,铸就人生高峰

弘扬孝雅文化,铸就人生高峰 有人说,孝是最美的亲情之花,雅是最美的心灵之蕊。而我要说孝雅是一股永不枯竭的清泉,是三月醉人的春风,是润物无声的甘露,时时荡涤着我们心灵的尘埃,刻刻缓解着我们心灵的干涸。我们深信孝雅的春风,必将吹开那满园纯洁的梨花,绽放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田。 一、古人之孝雅 古人尤重孝雅。汉代选官除了因袭九品中正制外,还有两种很重要的选拔方式——征召孝廉。孝,指孝悌之人;廉指清廉之士。例如《汉书·武帝纪》中:“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各举孝廉各一人。”可见古人十分注重一个人的孝道和为人立身的品性(即雅行)。历代统治者多以孝治国,不遗余力地弘扬孝道。较有名气的君王中就有汉文帝。史书记载他曾经三天三夜目不交睫,衣不解带,竭尽所能侍奉卧病在床的太后,孝感天下。《孝经》有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悌者也,其为人之本与!”孝,是德的根本,是仁的基础。汉文帝贵为天子尚且亲履孝道,黎民百姓更是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孝道。 孔子的得意弟子仲由(字子路、季路),早年家贫,自己常常采食野菜,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母亲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行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粮食有万钟之多。端坐于垒叠之锦褥,品尝丰盛之佳肴,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前尽力,死后思念哪!” 又有东汉时齐国临淄人江革,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见匪徒,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到江东下邳,做雇工奉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由于孝,我们才能“爱由亲始,亲亲而仁民,”才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才能由爱家而爱国。 雅。《诗序》云:“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雅。雅者,正也。”古人特别青睐“雅”字,高大的气度称之为雅度,宽宏的肚量称之为雅量,庄重的仪容或美好的声望称之为雅望,高雅的言论是为雅言,高雅的意趣是为雅致。而雅度、雅量、雅望、雅言、雅致,无一不是古之士子所推崇敬重并毕生追求的品性修养。 二、中学生之于孝雅 孝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伦理意识的核心范畴,一直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生活中贯通性和统领性的意识,对中华民族的内聚力与凝聚力的形成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它过分地敬重和服从,也导致了盲从和愚从。传统的雅文化强调君子之风、大夫之义,也存在着许多的陈规陋习。在近代社会,它们曾一度遭到猛烈的抨击,然而不可否认,在当今社会独生子女愈来愈多,“啃老”一族越来越壮大的情况下,重拾孝雅文化的精髓于当前建设“和谐社会”,开展“八荣八耻”道德教育尤其是中学生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大所数是独生子女,处于物质丰裕、优越的生活环境中,他们以家庭小皇帝、小公主自居,只知道索取,却不知道回报。许多学生人在教室,心在游戏厅,问他为何来上学,他只有简单的一个字——混。仿佛是父母求他来上学,他之所以勉强待在教室也仅仅是为了混学。许多学生谈吐粗鄙,举止放荡,情趣低俗,不像一个求学的学生,而是与街头的小混混无异。 “百行孝为首,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一颗善良的心、责任的心、感恩的心。”武家舫校长说,“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我们要关心未成年人的智力发展,更要关注他们的内心,培养孩子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激情。” 在教学中见缝插针地提倡和推崇孝道,不失为一种润物无声的有效方法。比如在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时,我穿插性地讲了子路“百里负米”和曾皙“啮指见母”的故事,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触动了学生的内心。在周记里,我强调要学生隔一段时间写一篇孝雅心语。许多学生由先前的埋怨父母的强制、家长制,到后来开始进行自我反省。他们在周记里记载了父母的艰辛,自己报答父母的决心。他们在孝文化的春风中逐渐地被感化,知道了什么是孝,如何去行孝、去感恩。学生内心的触动又促使行为的转变——听课认真了,发言积极了,学习刻苦了,父母生日的时候打个祝福的电话,写篇孝雅的日记…… 孝雅本一体。学生能接受孝的熏陶,自然而然地追求雅行来。“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开宗明义章》)学生做到举止文雅、谈吐儒雅、情趣高雅,就是向孝的终极目标前进。求雅、炼雅即为修身。古人云:“身修然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大学》)假如我们连自身的品性修养都做不到,如何“立身行道,扬名于

文档评论(0)

sb752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