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锚碇场地高边坡开挖及防护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分析
目 录第一章编制依据3第二章工程概况42.1项目简介42.2主要施工条件4第三章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73.1施工准备73.2 主要资源配置计划7第四章施工方案及工艺要求94.1边坡开挖94.2 边坡支护114.3排水工程施工154. 4坡面防护监测16第五章质量保证措施19第六章安全保证措施206.1施工用电安全206.2机械设备安全206.3防火安全206.4施工安全216.5高处作业安全21第七章环保及文明施工要求237.1 文明施工措施237.2 文明施工的宣传和监督237.3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目标237.4 设置环保机构247.5 重视环保工作24第一章编制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68-2001)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50330-2013)《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JGJ120-2012)《新建连镇铁路五峰山长江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五峰山长江特大桥 第二十六分册 南引桥附属工程》第二章工程概况2.1项目简介南锚碇施工边坡防护区域在锚碇基础区域范围向北侧31m,向东南侧34m,坡面呈扇形布置。设计类型:路堑。南锚碇施工区域放坡开挖及监测施工,排水系统等绿化防护施工。2.2主要施工条件2.2.1地形、地貌五峰山南引桥位于长江南岸,地势起伏变化较大,地貌单元为垄岗~低山丘陵区,山上植被多位于山坡,基岩埋深起伏较大,抗冲性强,地面高程在3~50米,原来高地已开挖成阶梯状平台。南锚碇北侧及东南侧各有一座山头,东侧为一顺山势而下的峡谷,西侧为平地。地连墙顶便道标高+7,便道后山体需放坡,边坡安全性等级为一级。为保证锚碇施工及运营安全,需对该开边坡进行防护。2.2.2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场区地表水主要存在于长江及沿线河沟、池塘内,长江及北岸人工沟渠水位涨落主要受大气降水、上游降水、潮水的影响,在汛期、大潮期水位较高 ,在枯水期水位较低。南岸坡地上水塘主要受大气降水影响。2.地下水工程场区沿江多有第四系土层覆盖,丘陵区部分地段基岩出露,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根据含水介质孔隙类型和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上层滞水赋存于填筑土和表层黏性土中,接受大气降水和地面排水垂直下渗补给,水量较小。潜水主要赋存于粉细砂层中,水量大,与长江水直接联系,水量丰富。承压水主要赋存于漫滩及冲积平原区黏性土以下砂层中,水量较丰富,与江水联系密切,雨季时接受江水的侧向补给与降水的入渗补给,旱季时则向江中渗流排泄(2)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断层破碎带及风化裂隙、构造裂隙中,一般在断层破碎带内地下水富集,基岩全、强风化层与第四系砂类土接触段,水力联系密切,水量丰富,其它区域水量较贫乏。丘陵区主要接受降水的入渗补给,其余地段主要接受第四系孔隙水的入渗补给,据调查,镇江地区岩浆岩中单井涌水量可达100~200m3/d。勘测期间测得桥址区南岸0.40~18.0m,相当于高程1.93~43.3m。2.2.3不良地质现象与特殊性岩土1.不良地质现象(1)挤压破碎带场区基岩受宁镇弧形构造与新华夏系构造的影响,基岩多破碎,软硬不均,并发育数条小型破碎带,破碎带内岩体裂隙密集发育,擦痕明显,裂面矿物高岭土化强烈。钻探揭示,破碎带附近岩体多呈角砾结构或碎裂结构,但构造角砾多胶结成岩。(2)砂土液化场区地面下15m范围内分布有松散~中密状饱和粉土、砂土,当地震烈度为Ⅶ度时,会发生地震液化现象。2.特殊性岩土据勘察揭示,场区特殊性岩土主要为软土、风化岩和残积土。软土、松软土场区分布有①3、②2、③1-1淤泥质粉质黏土,呈流塑状,主要分布于河床及河漫滩,长江北岸,②6粉质黏土,分布在南岸坳沟中,层厚一般大于5m,具有易触变、高压缩、低强度等不良特性,对桥梁工程有不良影响。(2)风化岩与残积土场区基岩主要为白垩系火山碎屑岩与燕山期火成岩,风化岩大面积发育,残坡积土分布于长江南岸。基岩全、强风化层极发育,岩体风化呈坚硬状黏性土或密实状砂砾,局部含风化残块,风化残块多以弱微风化为主,残块岩质软硬不均;残积土主要分布于南岸剥蚀堆积区及丘陵区表部,褐黄色为主,呈硬塑~坚硬状,厚薄不等,大部分地段厚度超过20m,期间多夹有碎石。风化岩与残积土具中等压缩性,承载力较高,大部分地段土质较均匀,但该类土水理性差,具泡水崩解、失水干裂的特性,施工时应避免该层土在水中长期浸泡而导致强度大幅度降低。(3)填土场地浅部填筑土和素填土,以黏性土为主,混石块、垃圾等杂物,该层土成分负责,均匀性较差,局部厚度较大,主要在场区表层分部,在承台基坑开挖范围内,施工时容易出现坑壁失稳等现象。第三章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教材鲁科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题解题规律提炼汇总.pdf VIP
- 铁路安全管理条例.pptx VIP
- 22S521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检查井.docx VIP
- 外墙保温装饰一体板施工方案.docx VIP
- HD微机继电保护测试系统说明书.pdf.comp.pdf
-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Lesson99-100练习题.docx VIP
- 12S8排水工程图集.docx VIP
- DZ_T 0181-1997水文测井工作规范.pdf
- CJJ 143-2010 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范.docx VIP
- 2024浮梁县教体系统“归雁计划”选调历年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