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郑板桥的书画艺术和他的修竹人生.doc
浅谈郑板桥的书画艺术和他的修竹人生
摘要:郑板桥一生画竹、咏竹,爱竹成癖,平日无竹不居,与修竹有着不解之缘。本文在对郑板桥生平及绘画的时代背景加以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重点从其画竹的题材对郑板桥的绘画风格进行了分析,特别是他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三段论, 体现完美系统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郑板桥;绘画风格;修竹人生
郑板桥(1693―1765)是清代扬州八怪的杰出代表,是清代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他一生画竹、咏竹,爱竹成癖,平日无竹不居,与修竹有着不解之缘。特别是他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三段论,体现完美系统的美学思想,是他对生活与创作、传统与创新、意与境、美与丑、雅与俗、艺品与人品、画内功与画外功完美表现。
一、郑板桥生平及其作品的时代背景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五十五年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在乾隆七年――十七年为山东范县、潍县的知县, 后被撤职罢官,回到家乡扬州,以卖画为生。他与当时聚居扬州的另七位画家一起,并称“扬州八怪”。在“扬州八怪”中是一位杰出的代表,勇于革新创造的书画家。
郑板桥作品被称为“诗书画三绝”,尤其他的兰、竹之作,驰誉中外,深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他曾在题画《竹石图》中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他与竹子有着深厚的感情。一生伴竹的郑板桥,对竹子的自然特性非常了解,因而他画竹时能“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所画竹子绝无一幅雷同。板桥的竹子瘦劲孤高,超尘绝俗,有一种豪迈凌云、倔强不驯之气,枝叶不多却浓淡交错、疏密有致。不论是翠烟如织的新竹、褐色斑斑的老竹、清新映日的晴竹、滴沥潇湘的雨竹,还是亭亭玉立的水乡之竹、傲然坚劲的山野之竹,莫不赋予它们以性格和生命,做到神情毕肖、栩栩如生,给观者带来美的享受。
二、郑板桥的绘画风格
(一)以自然为师
郑板桥在自题《兰竹石图》云:“古之善画者,大都以造物为师。”意为古人认为世间万物皆由天造,故称天为造物。与造化同义,原是指自然界,后来指一切客观事物。郑板桥的兰竹确以自然为师,面对现实世界,进行独立的艺术美的创造。
他又在《题画#8226;竹》中说:“余家有矛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阴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是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更说明他重视自然,对景写生,艺术形象皆来源于自然。
另在自题《墨竹图》轴云:“予客居天宁寺西杏园,亦曰:后园竹十万个,皆吾师也,复何师乎?”既然后园子的修竹十万都可以作我的老师,还寻求什么老师呢?所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法自然成了千古画家座右铭。
(二)艺术美的创造过程――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
板桥对墨竹的艺术创作过程有着深切的感悟,比如他在《竹石图》题:“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雾气,皆浮动于疏技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说的是在江边的私塾教书,每逢清秋,早晨常起来观察竹子。这时,烟光、日影、露气,都在疏枝密叶之间飘浮流动。于是,胸中情致勃动,就有了作画的意念。其实,这时在脑海里映现的竹子,已经不是眼睛所看到的竹子了,因而磨墨展纸运笔,又是一格,其实手中之竹又不是意中之竹也。步步变相,莫可端倪,其天机流露,有莫知其然而然者,独画云乎哉。”“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从“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到“胸无成竹”,道出了艺术创作过程的普遍规律,揭示了艺术作品不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再现,而是作者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客体在艺术创作过程高度融合的艺术形象,是从自然美到艺术美的升华、提炼的过程,也是对苏轼“胸有成竹”的继承发展。总之,意念产生在落笔之前,这是无可置疑的法则。体现完美系统的美学思想,是他对生活与创作、传统与创新、意与境、美与丑、雅与俗、艺品与人品、画内功与画外功完美表现。
(三)形式感的表现特色
融合共通的书画风格,使郑板桥的绘画传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在他的艺术创作上,把画、诗、书和印结合,让它们成为不可分的综合艺术。郑板桥不仅以书入画,而且以画入书,郑板桥学黄庭坚的长撇,又巧妙地参以兰竹画法,使字的中锋一竖和一撇,犹如兰竹叶的再现。郑板桥的绘画能使书与画巧妙的融合成一体,诗书画印相搭配,形成他个人的独特的风格。郑板桥把画上的竹与自己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浅谈群众舞蹈的广泛性.doc
- 浅谈群文小品就是笑品.doc
- 浅谈群文活动中民族器乐的演奏问题及解决办法.doc
- 浅谈老年人参与合唱活动的作用.doc
- 浅谈老年电视节目.doc
- 浅谈职业院校图书馆建设.doc
- 浅谈职技院校专业基础学教育.doc
- 浅谈肖邦圆舞曲的演奏.doc
- 浅谈舌头在歌唱中的状态及其对歌唱的作用.doc
- 浅谈舒伯特和黄自艺术歌曲的共性.doc
- 2025AACR十大热门靶点推荐和解读报告52页.docx
- 财务部管理报表.xlsx
-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选修3-1课件第二章恒定电流第7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ppt
-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课件)-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部编版).pptx
- 俄罗斯知识点训练课件-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2024).pptx
- 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内课件(统编版).pptx
-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七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7.2.1.ppt
- 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4章第3讲圆周运动.ppt
-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课件53Lifeinthefuture.ppt
- 2025-2030衣柜行业风险投资发展分析及投资融资策略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