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与转折:五四初期关于译介方向的论辩.pptVIP

积极与转折:五四初期关于译介方向的论辩.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组 班级:12班 小组成员: 王 露 1104021201 曹露丹 1104021205 郑小雪 1104021207 积极与转折:五四初期关于译介方向的论辩 论辩一(发展一):名著概念 论辩二(发展二):古典与现代作品何者为宜之争 论辩三(发展三):注重作品现实意义的倾向(文学译介观念的转折) 论辩四(发展四):译介的系统性与计划性 论辩的意义 五四以后的英美文学译介,一开始便呈现继承和批判的特点: 一方面大力扩展已形成的引入态势,将其推向新的高度;一方面也对此之前存在的问题作讨论和反思。这是对译介长远意义的深层次思考,也是一种新的觉悟。 在此过程中,作家、译者与出版界一道参与讨论、各抒己见,一边也共同合作,积极实践,力促外来文学在译语环境中产生影响。新的局面开始形成。 对现状的反思导致各类见解地提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选材、内容等层面(不再停留在纠正译文错误的语言层面,偶有出现也受到关注和批评)。 论辩一(发展一):名著概念 此时,学界已不满意初期译介的趣味性倾向,提出名著概念。 1.反思文学旨趣 2.反思书名的译法 3.探讨译作的功用(文学观念变化): 4.辩证的评价林纾 20世纪初中国译坛代表人物林纾在此反省中首当其冲,几乎成为新文学们的众矢之的。以林译小说为例,总计180多种,在约1/2的英国作品中,哈葛得(哈格德)的言情、冒险小说就占相当比例,难免要受非议。 胡适认为:现在中国所译的西洋书,大概都不得其法,所以收效甚小。他拟定出译介的几则方法:只译名家著作,不译二流以下的著作。 稍后,这一名著呼吁得到《新潮》月刊主任编辑傅斯年的响应。他提出4个应该注意的方面,并列举了8条具体建议。 罗家伦也借外人之口发个人之见,赞同这一评语。 这预示着文学旨趣的转变及随之而来的新译介观的形成。 把外国作品的书名翻译成惊险、刺激意味的字眼是世纪初译介的一个倾向。林译的小说尤为明显,把外国文学作为娱乐品。 这方面林译小说尤为明显:《林译小说丛书》中每部书名后特意用括号作注,如Dawn——《橡胡仙影》(社会小说);She——《三千年艳尸记》(神话小说);Fair Margaret——《双雄较剑录》(言情小说); 即使是具有说理及批判性的莎剧故事也被罩上神秘、离奇色彩,如《威尼斯商人》译作《肉券》、《哈姆莱特》译作《鬼诏》等。 表面看不过是标题的变化,细看却是取悦市民心理,供其消闲的旧文学观的延伸。 这在“新文化家”们眼里很不受欢迎。其中,“虚白”(曾虚白)在《中国翻译欧美作品的成绩》中感叹中国对外国文学译介数量远不如日本,并揶揄道,这些不多的译本里还有很多是林琴南先生的功绩。随后列出的篇目中,收录的林译作品只有名家之作,文章作者特意声明:凡是三四流等作家像哈葛得,康【柯】南道尔,勒白朗等的作品,是我有意摒除,不是遗漏的。 鲁迅也说:“后来林琴南大译英国哈葛得的小说了,我们又看见了伦敦小姐之缠绵和非洲野蛮之古怪。只有俄国文学,却一点不知道……” 针对林纾的非议,显现了后代人对于文学的新观念: “文学的创作和译介不能只为消遣,更应促其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注重译本在 ‘他者’文化中所起的拯救力量。” 林纾的背运是一个明显标记,表明旧的译介观念受到新文学思潮的冲击和消解,新的译介观至此开始形成并很快成为主导。 林译受到诸多责难,原因有多种。本身不懂外文,依赖合作者的口述进行笔译;关键是他与别人合作作品多是冒险凶杀等迎合市民趣味的消遣之作,这正是五四以后文坛所反对的。 林译在“新文化家”们眼里很不受欢迎。不但是文学口味的异同,二者根本分歧在于如何看待外国文学的作用:娱乐还是改造。 4.辩证的评价林纾 由于历史观念的变更及理论视角的差别,对林纾的评价历来有异。 从引进外来文学的新写法、使国内读书界耳目一新从而提高小说作为一个门类在中国文学界的地位来看,他是功臣;但过多的增删、把剧本改译成小说、使用文言文、原作选择不当,又使他在激进的新文学家那里成为罪人。 此外,林译作品的自序均有言明译书目的。在《贼史》和《块肉余生述》的序文里也表达过以小说改良社会的旨意。然而这只是林纾个人愿望,客观效果并不尽然。 事实上,凡涉及中国近现代翻译的议论,不免要对林纾做一番评判,并因论者的见解倾向而有所侧重。 论辩二(发展二): 古典与现代作品何者为宜之争 选译名家名作用以改造社会的讨论还延伸到作品年代

文档评论(0)

nrdu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