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菁的服饰情结与“布谷”之梦.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菁的服饰情结与“布谷”之梦.doc

王菁的服饰情结与“布谷”之梦   2008年12月30日,第九届贵州省“十大杰出青年”在贵阳颁奖,长期致力于民族服饰和文化创制与开发的王菁走上了这个掌声和鲜花簇拥的领奖台。这只是一个开始,在王菁内心深处的追求里还有更高更远的梦。      青春焕发的纯真年代      1971年,王菁出生在贵州省黔西南州一个偏远的布依族家庭,从小就开始对服饰特别钟爱和讲究。母亲用自己手织的白土布给她缝制一件衣服,她要把衣服漂洗得白白的配上一条黑裤子才穿,王菁觉得这样穿起来才感觉清爽。有一次,母亲听邻居说供销社有一种浅湖蓝的咔叽布卖,叫她去买,王菁步行几公里到供销社去排队买来一块。母亲为她缝制了一件非常漂亮的衣服,为此,王菁足足高兴了很长一段时间。   每次外出时,王菁总是喜欢观察别人身上穿的衣服,并在心里暗暗地记下那些缝制优美的图案和设计新颖的款式,等回到家后就去找来些旧布尝试着缝制。因当地的生活习惯和民族风俗,王菁一有机会就去跟村里的妇女们学刺绣、打鞋垫、缝布包、做衣服等一些针线活。这些爱好渐已成为她生活中的一部分。   王菁初中毕业后,尽管成绩非常优秀,但因家境拮据、弟妹众多,作为家中的“大姐”,她只好放弃继续上学,把机会留给比自己小的弟妹们。但王菁对学习知识的热爱并没有放下,也始终难以放下。这个夏日某天的午后,王菁和往常一样来到书店看书,在书店的角落架上找到一本关于服装设计的书,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服饰书籍,王菁被书中的图片深深吸引,她一页一页地从前到后翻看了很多遍,并在书的最后一页看到附有北京服装研究所的招生简章。王菁在想:自己热爱的服装有这么好的学校,于是她就下定决心要去学习,回到家后她就按书上的联系方式给远在北京的学校写信咨询。   信件寄出后,王菁的内心就再也不能平静,她一直焦急地等待,好在十多天后终于收到了回信。王菁在信中咨询的关于服装设计学习的事得到了同意,她高兴得疯狂地叫了起来。但由于家境比较拮据,而且又是远在北京,家里为此很头疼。但王菁没有放弃,王菁凭着自己从小就学来的裁剪和缝制手艺去为左邻右舍的乡亲们做事,结果累积到了一笔钱,家里人看到她如此的热爱和执着也不好再劝她,只得尽力地去为她准备。      一路向北的峥嵘岁月      1991年,王菁终于踏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只身一人来到北京服装研究所学习服装设计。她先学习初级函授班,毕业后又学了中级设计班。学习服装设计需要绘图,要有美术功底,王菁以前没有学过。因此,在学习服装设计的基础课素描时,王菁感觉自己跟不上老师讲的课程。班里的同学都是有过美术学习经历的,懂得一些素描和绘画,就王菁一个人没有学过。王菁觉得自己好不容易有机会到北京来学习自己喜欢的服装设计,不想就此放弃。于是她利用课余时间加紧补课,当中午别的同学都在休息时,王菁一个人走出宿舍到教室去练习素描;晚上当所有的同学都已经沉沉睡去,王菁也依然还在练习,这样足足经历了半个多月的刻苦练习,王菁终于学会了素描,也赶上了课程。然而,由于练习劳累过度,加上北方干燥寒冷的气候,那段时间王菁练得手脚都肿了。这时在北京读大学的一位老乡来看王菁,王菁的同学对这位老乡说:你们王菁学习太刻苦了,手脚都肿了很大。   其实这些在王菁心里并不怎么害怕,王菁担心的是经济问题。有一次,王菁在北京王府井书店看到两本非常好的服装书籍,王菁很喜欢,但身上没有钱。于是她写信回家叫家里把自己的衣服全部卖掉,那些衣服都是王菁非常喜爱而珍藏下来的。家里虽然很缺钱,但家人也很疼爱自己的女儿,于是就去给人家借,把王菁的衣服保留了下来。   1992年底,王菁从北京服装研究所学习毕业,取得中级服装设计师资格,同学们相邀她一起留在北京发展,她们也一起去海淀区应聘了几份服装设计的工作,但都还没等到回复就回家来过年了。过年的时候,亲戚介绍王菁去了贵州安顺云马服装厂工作。   1993年,王菁来到安顺云马服装厂,对刚学来的知识很是好奇,非常想把自己在学习中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技能付诸到实践中去,无论是在流水线上,还是在管理和裁量的精确性上,王菁都在加紧学习。但由于这个厂主要是生产公安制服和其它的企业工作服,自己学的设计知识得不到更大的发挥和广泛的拓展。一年后,王菁从安顺云马服装厂辞职来到以设计和生产蜡染民族服装为主的安顺民族色织蜡染厂工作。   安顺民族色织蜡染厂与台湾一家大型服装厂有工作上的合作,平台很大很广。王菁进来后,充分发挥自己的所学之长,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想法,先后设计了一批批优秀的服装到北京、云南、贵阳等省市参加展出,深受顾客的青睐和专家的好评。有一天,台湾厂方领导来到安顺民族色织蜡染厂,被王菁所设计的服装深深吸引,对王菁的设计非常满意,因此邀请王菁到台湾厂方的分支机构广州去工作,但王菁婉言谢绝了。在此之前,王菁就认识一位云南民族服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