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社区困难群体思想状况的调研报告[1].docVIP

关于对社区困难群体思想状况的调研报告[1].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对辽宁省社区困难群体思想状况的调研报告 社区困难群体是目前存在于我国社会的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他们作为社会生活中较为脆弱的特殊群体,其经济权利和利益有被忽视的倾向,其社会地位呈现边缘化趋势,其思想状况异常复杂。这支规模庞大的社会力量,已经成为影响改革深化、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按照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及时了解社区困难群体的思想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索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可行途径和有效措施,辽宁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我省社区困难群体进行了调研,现将这次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社区困难群体的基本情况 (一)社区困难群体的构成 省政研会重点对有代表性的我市古塔区进行了调研。社区困难群体的基本特征是:年龄较大,文化程度偏低,专业技能较差,身体状况欠佳,大体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三无”人员,即无法定赡养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长期以来由政府民政部门救济的社会救济对象;第二类是贫困的“失业”人员,即企业下岗人员,无固定工作、靠打零工、摆小摊养家糊口收入微薄的人员,他们没有固定经济来源或收入很少,难以维持基本温饱,无力承担生老病死、子女教育等开支;第三类是贫困在职人员,即困难企业在职人员领取工资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170元的居民;第四类是残疾、疾病等其它原因造成的贫困居民,这类人由于先天或后天的疾病原因,文化素质低、就业能力弱,生活处于极度贫困之中。 (二)社区困难群体的生活特征 通过调查发现,社区困难群体中大部分家庭住房条件相对较差,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就业能力较差,家庭人员患大重病和残疾占31%,医疗和子女受教育费用的支出压力很大,由于家庭人均收入较低,家庭人员的生活质量普遍较低。具体体现在:一是贫困家庭实际收入低下,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些困难户的生活水平徘徊在温饱线左右,相当部分无经济来源,主要靠政府低保救济,长期处于生活消费低水平状况,生活条件差,导致营养不良,健康状况差,贫困问题越来越突出。二是家庭生活消费支出以吃住为主,仅仅维持在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低水平阶段。困难家庭的总体消费支出以吃、住为主,仅停留在维持基本生存需求的状况,享受和发展的基本需求受到明显抑制。对食品的需求以吃饱为主,膳食结构远远未上升讲求科学、营养、合理的水平上来;对衣着支出数量少、档次低,每年在衣着方面的消费平均仅100元左右;对耐用品消费量少质次,调查中有47%的贫困家庭没有洗衣机,32%的没有彩电,即便是有这些电器的家庭,也大都是使用了多年,接近或超过淘汰的年限,而其它高档耐用品如空调、移动电话、微波炉等拥有量则更低;住房状况差,调查表明贫困家庭63%有自己的住房,租房占37%,住房质量和居住条件明显不如平均水平。三是家庭无积蓄,负债较重,抗御生活风险能力极其微弱。尽管贫困家庭尽量压低消费水平,但绝大多数家庭仍然没有任何节余,多数贫困家庭维持低水平的收支基本相抵,甚至收不抵支,许多消费受到抑制,抗御风险能力极其微弱,他们最发愁的是无力承受日益加重的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开支,有70%的家庭反映享受低保后治病、上学仍有很大困难。 (三)社区困难群体的思想现状 社区困难群体远远落后于其他社会群体,不但普遍承受着相对贫困的压力,而且绝大多数还遭受着绝对贫困的煎熬。因而,他们的思想、情感和心理复杂而矛盾,既具有向上、感恩的思想,同时又带有明显的消极情绪和负面色彩。首先存在不认同和不满情绪。一些下岗、失业、疾病等造成贫困的困难户,在对自身现状的态度上,表现出极大的不认同,最明显的就是对自身的身份和生活现状的不认同,对“主人翁”感逐渐陌生,进而产生不满情绪。其次是存在矛盾和失衡心理。现在他们的心理上安全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风险,由于身处弱势,他们很难下定决心去承担任何风险。改革开放后,已经没有相应的“保险”因素,使困难群体心理“落差”较大造成心理失衡。再次自卑心理,市场经济以效益论英雄,这些困难群众有自愧不如的感觉,干什么都信心不足。 二、社区困难群体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原因及分析 社区困难群体之所以产生一些消极和负面的思想,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社会环境及其自身的原因。 一是对造成自身“困难”形成的原因分析偏差过大,滋生了“困难群体”对社会的某种不满情绪。 “困难群体”能否正确看待自身“困难”的形成原因,直接决定了其思想情绪的积极与否。如果归因正确,则思想上进,态度积极;如果归因不正确,则思想颓废,态度消极。通过调查发现,就我区“困难群体”中绝大多数人而言,其“困难”的形成,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但相当一部分困难人群在分析困难成因的过程中,往往把“困难”的形成原因简单归结为客观条件使然。他们片面地认为,自己之所以沦为“困难群体”,主要是社会和政府给予“困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orhchv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