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早春马铃薯三膜覆盖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docVIP

商丘早春马铃薯三膜覆盖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商丘早春马铃薯三膜覆盖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商丘早春马铃薯三膜覆盖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摘 要:该文围绕商丘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现状,结合商丘马铃薯生产实际,从脱毒种薯选择、种薯处理、高垄覆膜、栽培后的病害等方面阐述了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三膜覆盖;商丘市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3-0058-02 随着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推进,马铃薯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是,马铃薯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栽培管理过程中易遭受病虫危害,如果不采取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极有可能会导致马铃薯产量出现大幅度下降,从而降低农户的经济收入。关于马铃薯育种及栽培研究工作,商丘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有着近30年的历史,在栽培管理及病虫防治方面有着十分丰富和独到的实战经验和技术理论。本文现结合商丘及周边地区马铃薯生产实际,通过采用包括地膜、棚内二膜和棚膜在内的三膜覆盖技术,着重对马铃薯播种、栽培、收获及储藏等各个时期的病虫害发病条件、发病时期、病害特征及防治最佳时期等内容进行阐释,以期为商丘及周边地区马铃薯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1 选用抗病脱毒优良种薯 选用脱毒无病优良马铃薯作种薯能够减少初侵染源,是预防和减少马铃薯病虫害的基础和前提。生产中,应根据商丘地区种植环境和土壤特征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脱毒抗病种薯,如荷兰15、荷兰7、郑薯6号等 2 种薯处理 2.1 选切种薯 切块时沿纵斜方向切成立体三角形,要求每块均带有芽眼,重25~30g。对于溃烂种薯要及时剔除,以减少病菌侵染。另外,切刀要备2把,将切到分别置于装有70%酒精溶液的容器中。每切完一个种薯换1把切刀,以降低病毒交叉感染几率,并把刚刚用过的切刀置于容器中杀菌消毒[1] 2.2 药剂浸种 为避免切口感染病菌,预防病害,需要药剂拌种。每100kg薯块,用70%甲硫链霉素可湿性粉剂250g,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50g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g,兑2kg水拌匀,均匀喷洒在薯块上,可有效预防苗期蚜虫和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的危害,并可使薯块提早抽芽 3 高垄覆膜栽培 采用高垄栽培技术,行距70~80cm,沟宽20~25cm,沟深8~10cm,垄高30cm左右。采用该技术能够避免田间地积水引发的马铃薯病害[2]。每hm2用90%乙草胺药剂1 500~1 950mL,兑水600~750kg/hm2,喷洒垄面后用超微膜覆盖垄面,保持药效 4 重视栽培后病虫害的防治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应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尽量使用高效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以生产出绿色无公害的马铃薯。其病害主要有早疫病、晚疫病、青枯病和病毒病等,虫害主要蚜虫、金针虫和蛴螬等 4.1 早疫病 主要侵染叶片和块茎。叶片染病病斑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具同心轮纹,发病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茎块染病,产生暗褐色稍凹陷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病健交界处分明,皮下呈浅褐色海绵状干腐。低温高湿条件下,该病易发多发。防治措施为,发病前用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5~7d1次,连续2~3次 4.2 晚疫病 主要侵染叶片、茎和薯块,在花期能达到50%以上,严重时全田发生[3]。叶片染病首先表现为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褐色斑点,边缘不整齐,周围有一退绿晕圈,湿度大时病部与健部的交界产生一圈白霉,是病菌的孢子囊和孢囊梗,发病严重时叶片萎蔫干枯,质脆易裂。茎块染病出现性状不规则的褐色条斑。该病在外界温度18~22℃,湿度95%以上时发病重。防治措施为,发病初期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喷雾,5~7d1次,连续2~3次 4.3 青枯病 属典型的维管束病害。发病时植株相对矮缩,叶片浅绿色,从下部叶片向上部萎蔫,白天全株叶片下垂,晚上恢复,如此反复数次全株死亡,但叶片仍保持绿色,不凋落,切断茎基部可见维管束变褐色,发病重者用手挤压时可溢出白色菌液。防治措施为: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灌根,每株300~500mL,每10d1次,连续2~3次 4.4 病毒病 ?R铃薯病毒病主要有3种类型,分别为花叶型、卷叶型和坏死型。病毒病可通过蚜虫和汁液摩擦传播。另外,25℃以上高温降低植株对病毒的抵抗能力,并有利于蚜虫的繁殖和迁飞传病。防治措施如下:出苗前及时用药防治蚜虫,减少花叶型病毒病的发生,发病前期可用20%的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