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 我的母亲 胡适
胡适我的母亲 中国谁取得的学位最多? 胡适 一生取得35个博士(包括名誉博士)学位。 作者 胡适 (1891~1962) 现代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 父亲胡传 母亲冯顺弟 胡适墨迹 胡适一生著述宏富,在多方面有巨大成就。 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些事?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母亲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 C.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D.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E.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F.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谆谆教导,严格督学 B.母亲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子有方 C.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责罚严厉,教我做人 D.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能忍能让,宽以待人,品性善良 E.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宽厚、和善、容忍,从来没有一句伤感情的话。 F.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正直、认真、刚烈,毫不马虎,从不受一点侮辱 胡适先生的母亲一人有三种身份,这就是: 慈母 严父 恩师 本文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 做为慈母之仁慈; 做为严父之严格; 做为恩师的谆谆教诲; 待人宽容、善良、温和; 也不缺乏刚性。 母亲对我的影响: 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耳濡目染、影响深远 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质朴,毫无夸饰。 用真切的叙述表达发自内心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品味语言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用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之大。 品味语言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 “如果”只是一种假设的词语,而不是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 4、“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作者是用童年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道来,暗含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 5、“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母亲爱子之深,平实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 6、“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真诚倾吐,如实道来,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补充:胡适的母亲重视教育投资 我们家乡的蒙馆学金太轻,每个学生每年只送两块银元。先生对于这一类学生,自然不肯耐心教书,每天只教他们念死书,背死书,从来不肯为他们“讲书”。 我一个人不属于这“两元”的阶级。我母亲渴望我读书,故学金特别优厚,第一年就送六块钱,以后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加到十二元。这样的学金,在家乡要算“打破纪录”的了。我母亲大概是受了我父亲的叮嘱,她嘱托四叔和禹臣先生为我“讲书”:每读一字,须讲一字的意思;每读一句,须讲一句的意思。我先已认得了近千个“方字”,每个字都经过父母的讲解,故进学堂之后,不觉得很苦。(胡适《九年的家乡教育》) 关于“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胡适的父亲胡传生前在台湾做台东直隶州知州。1895年7月病死。这时胡适只有3岁8八个月。 在这种情况下,胡适的母亲担起了“慈母兼任严父”的双重责任。 “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是怎么回事?请参读胡适的自述: 我父初娶冯氏,结婚不久便遭太平天国之乱,同治二年(1863)死在兵乱里。次娶曹氏,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女儿,死于光绪四年(1878)。我父亲因家贫,又有志远游,故久不续娶。到光绪十五年(1889),他在江苏候补,生活稍稍安定,才续娶我的母亲。我母亲结婚后三天,我的大哥嗣稼也娶亲了。那时我的大姊已出嫁生了儿子。大姊比我母亲大七岁。大哥比她大两岁。二姊是从小抱给人家的。三姊比我母亲小三岁,二哥三哥(孪生的)比她小四岁。这样一个家庭里忽然来了一个17岁的后母,她的地位自然十分困难,她的生活自然免不了苦痛。(胡适《九年的家乡教育》) 相关链接—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