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第5课
外国学者眼里的宋朝 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一书中说:“13世纪的中国在近代化方面进展显著,比如其独特的货币经济、纸币、流通证券,其高度发达的茶盐企业。……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 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4、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 ) 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州治、县治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C 商鞅变法 身份上贬低商人的地位,重本抑末 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 重征商税 2、战国:重农抑商思想崛起 四、重农抑商的政策 1、统治者一般对商业还是给予一定的重视和鼓励。(增加财政税收) 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了矛盾; ②小农经济是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封建制度的基础,所以古代封建统治者重农抑商以维护封建统治! 四、重农抑商政策 5、明清:重农抑商,闭关政策 3、汉代:全面控制工商业 4、中唐以来:对海外贸易的鼓励 实行官商分利政策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 重租税以困辱之” 2、战国:重农抑商思想崛起 材料1:(明朝)陆二从苏州贩了一船灯草运往南京,灯草总共只值八两银子,可过了几个税关,商税就缴了四两,还没到南京,又遇上了税关,陆二无奈之下只好一把火烧了灯草。 材料2: 人们常说“士农工商”,商人位于四民之末。明太祖规定农民可以穿细纱绢、布,商贾之家只能穿布,农民之家有一人经商,也不允许穿细纱。 必修二 · 农耕时代的商业 重现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政策 据材料归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 贬低身份 重征商税 分析材料归纳雍正帝怎样看待农工商的关系?他的依据是什么? 观点:农为本,工商为末,重农抑商。(3分)依据:农为本,农业为四民提供粮食。人多地少,更要驱民归农(2分)工商为末,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夺劳动力。(2分) 6、“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与雍正这句话的观点不一致的是( ) A、“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之” D、“禁商贩,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 C 课堂总结 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的工商业高度发 达,手工业产品和商品经济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 位。然而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限制了商业和城市 经济的发展。明清(鸦片战争)时期,农耕经济 高度发展,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 异。君主专制统治的保守与封闭阻碍了新经济因 素的成长,最终使中国在现代化世界大潮中落伍 本课易错知识点 1、北宋时期在四川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广泛流通。 2、中国古代自战国以来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是在唐朝有所松动,朝廷鼓励海外贸易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商人地位有提高。 3、虽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但自唐代以后,特别是宋代和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在不断地发展。货币、市镇、雇佣关系等就是很好的例证。 4、重点识记:明清商业特点、宋代城市特点、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 * ★纸雕《清明上河图》巨型纸雕《清明上河图》的出现,给中国收藏带来不小的震动,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创举。评估一件藏品,我们要准确分析它的价值。众所周知,《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一千四百余人,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只,房屋楼阁三十多栋,推车乘轿也有二十多件,且情态各异。要再现如此宏大繁复的场景,临摹仿制尚需超常的勇气和耐心,何况是采用纸雕这种纯手工制作。从工艺上看,它不仅再现了原作风貌,而且色彩上更加鲜艳逼真,纸雕的立体感也凸现无遗,可谓稀世国宝与稀有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 纸雕起源应追溯到中国汉朝纸的发明及十六世纪德国人对纸的改良成果,十七世纪欧洲一群喜爱创作的艺术家开启了纸雕艺术的大门。纸雕比较完整的说法应该是纸雕塑,它是以纸为主要材料,采用剪、切、卷、折、搓、粘等技法使纸片成为立体或半立体的作品。纸雕在中国尚是一块空白,由于纸材特殊,且需要耗费大量人工,历来少有大幅作品。《清明上河图》纸雕采用折、卷、裁、剪、搓、粘等丰富的艺术手法,作品忠实再现《清明上河图》原作风貌,又融入纸雕独有的艺术气质,经装裱加框后,高1.10米,长达32.76米,历时1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