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沙船业主到官绅和文化人——近代后上海本邑绅商家族史衍
从沙船业主到官绅和文化人
——近代后上海本邑绅商家族史衍变的个案研究
易惠莉
华东师大历史系
摘要:近代后在上海本邑绅商家族从事的主要行业沙船业、布业渐趋衰微的背景下,从经营这些行业的家
族走出的新一代绅士,继续在本邑政治社会文化事务方面居于重要地位者不乏其人,但在近代性的商业经
济领域有所建树者则难得一见。笔者以为在承认商人家族传统的演变规律的影响力外,其中仍有值得探讨
的现实客观因素。
关键词:上海沙船业主;官绅;家族史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环境,决定商人处在一种不是“轻视”一语所可言尽的微妙
地位上,社会地位的微妙性决定商人家族中不可能产生出世代经商的天职意识,牟利成为从
事商业经营单纯、并唯一的追求,利害关系成为经营者进出商业领域的唯一依据,在时局环
境和政府政策缺乏稳定性的外在因素之外,这构成了中国商人家族缺乏延续性发展的内在因
素。近代后在上海本邑绅商家族从事的主要行业沙船业、布业渐趋衰微的背景下,从经营这
些行业的家族走出的新一代绅士,继续在本邑政治社会文化事务方面居于重要地位者不乏其
人,但在近代性的商业经济领域有所建树者则难得一见。笔者以为在承认商人家族传统的演
变规律的影响力外,其中仍有值得探讨的现实客观因素。
选择沙船业及王氏家族作为个案研究是基于以下的理由:乾隆年间江苏海运出海口逐渐
南移上海,由此启动了上海县城的传统城市化进程,道光六年(1826)清廷漕粮海运的举措
更为该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该年为庆贺漕粮海运成功县城重建先棉祠,建祠碑文所谓:“今
兹幸以沙船运漕,懋著成绩,而沙船之集上海,实缘布市”,如实地反映了从事北洋海运的
沙船业在上海商业繁盛中的重要地位。沙船业在上海县城经济中的地位甚至未受到 1843 年
上海对西方的开港影响,一批资产雄厚的沙船业主直到咸丰年间仍然是上海县城地方事务中
举足轻重的人物。咸丰年间沪上沙船业二十四家大商号中有:“王公和”号业主王庆荣、“王
春记”号业主王庆勋是出自同一个家族,其中“王公和”更名列最大的八家商号之一,入选
1855 年重建的旨在维持沿海安全的捕盗局局董。王氏家族有《上海王氏家谱》传世,且同
治、民国的三种上海县志也录有该家族人物颇多的资料,足以成为今天探索该家族作为沙船
业主随着传统海运业的兴衰而演变的过程依据,从中亦可获回答上述问题的某些线索。
一、沙船业主王文源、文瑞兄弟
上海邑城王氏家族道光年家业发达后始修族谱,有文字追溯的家世仅及康熙三年(1664)
从上海县周家渡迁居县城大东门外太平巷一辈,从而被被尊为始祖。王氏家族的发迹与上海
地方经济的起飞基本同步,道光年间以沙船业起家的王文源(号春泉,1761—1832)、王文
瑞(号辑庭,1764—1835)兄弟系王氏第五世。文源、文瑞兄弟幼年丧父,其母“苦节抚养”,
“家徒壁立”,自少“学绞索艺”谋生,后与人合资“聚所绞索为肆,始释手中艺而经营焉”;
“继随商船往返渤海辽沈间,贸迁有无,家始渐裕”。家业初创后的文源、文瑞兄弟“两家
未析产”,文源“以业专任”文瑞,文瑞再“以业分任”于文源诸子映澄、映秀、映坤经理,
直至文瑞“年逾六十”——1820 年代中期——以后“始析产为两,割宅而居”,六归文源,
四归文瑞。文瑞主持家业期间颇有冒险开拓的商人精神,涉足贩销木材,“同业贩木旋罢”,
文瑞“独任之”予以坚持;“关东山左海舶往来者,市菽为多,市人常以货多杀价”,文瑞即
“设栈以贮之,且往武林以运之”。尽管王氏家业发展甚快,但是最大的一次机遇还当系道
光五年(1825)的漕粮海运,文瑞“以自置海船若干只,黾勉急公,转运无误”。漕粮海运
及此后上海整体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加速了家业资产积累的速度,提供了文源、文瑞兄弟分
家的动因,也从而有文源、文瑞兄弟于道光十二年(1832)在上海城东“建立宗祠三楹,嵌
[1]
(其母)节孝事实图于壁间”,并“共治一宅于城南门外”。 建宅并设宗祠,这是王氏家族
家业发展达顶峰状态的标志。1862 年随“千岁丸”访沪的日本武士名仓信敦曾多次入访王
宅及祠堂,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