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的论文:浅琵琶曲《彝族舞曲》
浅析琵琶曲《彝族舞曲》梁东芳平遥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浅析琵琶曲《彝族舞曲》摘要:琵琶是我国主要的弹拨乐器,素有“弹拨乐器之王”之称。在其两千多年的发展中,流传下了许多优秀的曲目。《彝族舞曲》作为现代琵琶代表作品之一,将琵琶的演奏技巧及乐器的音色表现的淋漓尽致。本文通过对此曲的浅析,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使更多的人喜欢琵琶,学习琵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关键字:《彝族舞曲》;音乐特点;演奏要求正 文:提起琵琶,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联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情景。琵琶作为我国传统的一种民族弹拨乐器,相传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琵琶是根据它的演奏手法而得来的名字,向左下方弹出“琵”的声音,向右上方挑进“琶”的声音。现代的琵琶是由中亚地区一种叫曲项琵琶传入,演变,发展而来。它音乐宽广,音色变化多样,表现力和演奏技巧十分丰富,在我国民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素有“弹拨乐器之王”的美称。 琵琶艺术发展到今天流传下了许多优秀的曲目,而琵琶素有“文曲”和“武曲”之分。所谓“武曲”,其特点是以写实和运用右手技法为主,代表作品有:《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所谓“文曲”,其特点是以抒情和运用左手技法为主,代表作品有《飞花点翠》《春江花月夜》。而琵琶曲《彝族舞曲》则是融合了传统“文曲”与“武曲”特点的经典名曲。此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受到琵琶演奏家和海内外音乐听众的喜爱,也是琵琶学习者的必修曲目。 《彝族舞曲》是六十年代创作的优秀琵琶作品,是琵琶乐曲中的精品,曾受到过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评价,音乐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并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也深受众多音乐家喜爱。作为作曲家的王惠然先生1956年先后在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采风,结合云南彝族《海菜腔》、《烟盒舞》,经过长期酝酿,1960年终于创作出这首乐曲。《彝族舞曲》以抒情优美的旋律,粗旷强烈的节奏,描绘了彝家山寨迷人的夜色和人们欢乐舞蹈的场面。 《彝族舞曲》全曲共由八个小段构成。其曲式结构如下:(引子) + (第一大段) + (第二大段) + ( 第三大段) 第1段 第2段 第3、4、5、6、7七段 第8段乐曲引子(第1段)的音乐特点及演奏要求:自由散板的引子首先用倚音带出主音La,而后又在主音上方运用了三度音和五度音,使人产生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勾画出了一幅恬静朦胧的山寨夜景。轮指由慢渐快,由强渐弱,仿佛是山间竹林中穿过的阵阵柔风,又宛如悠扬的笛声,从被晚霞笼罩的山寨外飘然而来,又向着山谷中荡漾而去。紧接着运用了滚奏双弦奏出了如歌般悠扬的巴乌声,这一段曲子彝族民歌《海菜腔》的音调,由远至近,婉转悠扬,渲染了一幅在夜幕降临下,朦胧的月色轻雾缭绕,周围一切都是那样的静谧甜美。演奏要求:此段乐曲运用了挑轮,考验演奏者对轮指的控制力。在滚奏双弦时,一弦的空弦音可以稍微弱一些,左手在按小二度倚音时,必须要短促有力,情绪也需有一定的起伏对比。 乐曲第一大段(第2段)的音乐特点及演奏要求:这段音乐是全曲的主题。此段的创作充分结合了彝族民间舞蹈《烟盒舞》其独有的音乐特点,在表现欢快的情绪时采用密集节奏型,节奏短促、干净、具有跳跃性的特点。加上琵琶丰满的双音,轻巧的推挽音使音乐具有独特的韵味,生动形象地塑造出彝族少女轻盈俏皮又略带羞涩的舞姿。演奏要求:此段乐曲作为全曲最为柔美和最具歌唱性的一段,其演奏难点并不是在其技巧的精细上,而是在于演奏此曲时情绪的转换上。在演奏推挽音时,弹奏第二个音击弦点可以在品位上。尤其要注意在轮双的时候音色的高低、强弱,情绪上要比前面的音乐更加欢快和激动。第二大段(第3、4、5、6、7段)的音乐特点及演奏要求: 乐曲的第三段是一个欢快的过渡段。描写出了彝族热情的小伙踏着强健的舞步加入到了姑娘们的群舞中的画面。本段旋律共分为8个小乐句,并且都由这种节奏型构成:X XX X X ㄧ X X X X ㄧ技巧运用了扫弦、半轮和挑弹的结合,旋律强烈的舞感表现的十分明显。演奏要求:为了突出强烈舞感,在扫弦时要迅速、果断,而其它音可以略微减弱。但是一开始的扫弦不宜太重,应该和力度随着情绪的加强而增加。乐曲的第四段是整首乐曲的第一个高潮部分。整段乐曲充满着欢快、热烈的气氛,让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彝家青年成双成对地围着篝火,伴随着强烈的音乐节奏越跳越有劲的群舞场面。本段乐曲继承了第三段乐曲的欢快情绪,延续了基本节奏型,在每一小节添加了一个扫弦,这样频繁而强烈的扫弦使得乐曲的整体音响效果更加的饱满,和声效果更加的热闹、绚丽,同时也让乐曲舞蹈性的节奏感更加的强烈。演奏要求:轮指的清晰度及整个乐曲速度的控制是本段的难点。练习时,可以先跟着节拍器练习,后加入整首乐曲中。乐曲的第五段运用轮指和扫弦两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