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产汇流的影响分析.pdfVIP

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产汇流的影响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扒84飞水文水资源新技术应用 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产汇流的影响分析 金 艳,‘王国庆2,程昌杰,‘刘建国,‘金 晖, (1.天津市水利局引滦人津工程管理处,天津 301900;2.黄河水利委员会防汛办公室, 河南 郑州 450003;3.天津市水利局引滦工程于桥水库管理处,天津 301900) 摘 要:本文采用时段对比法,分析了黄河中游支流三川河流域水土保持对流域的影响。表明在三川河流 域,水土保持使流域产流开始时间滞后,径流持续时间缩短。在相似降水条件下人类活动明显期的三川河, 其径流过程线较人类活动不明显期明显变平缓,不明显期与明显期的次径流过程洪峰流量之比为2.7一6.0, 人类活动使三川河流域的产流模式发生了改变。对流域的径流量与影响流域产汇流的因子进行了灰色关联 分析,结果表明引起三川河流域径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年降雨量与汛期降雨量,其余依次为梯田、坝地、人工 草、林地。 关键词:水土保持;流域;产汇流;灰色关联 1 三川河流域概况 三川河流域位于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的中部,发源于山西省方山县东北赤尖岭,属于山西 省吕梁地区,流经方山、离石、中阳、柳林四县,在石西乡上庄村人黄,全长176.4km,流域长112km,流 域平均宽为37.2km,流域形状系数为0.332,流域面积4161km2,其平均比降为42.9%o。该流域水土 流失严重,流域水土流失面积2769k扩,占流域面积的67%. 三川河流域气候干旱,年平均降水量约为496.3mm,其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降水多集中在七、八月 份,并且常以暴雨的形式出现,一次暴雨的雨峰常集中在几十分钟或几小时之内。由于该地区土层深 厚,土质疏松,包气带缺水量大,植被稀少,加之降雨历时短、强度大,因此超渗产流是该地区主要的产 流形式;其特点是地面径流比重大,地下径流所占比重较小,洪水历时短,洪峰陡涨陡落,洪水过程线 基本对称。 三川河流域从50年代开始开展水土保持工作,1982年被列为全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治理速 度大大加快,有71个重点治理小流域,控制面积1189k扩。 根据该流域被列为全国重点治理区之后,经国家组织正式验收的1983年一1997年统计数字,以 及冉大川等通过对河龙区间主要支流的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核实,获得的包括三川河流域在内的一 套坡面措施保存率数据,通过计算,得到三川河流域梯田、林草措施和坝地面积的保存面积(见表1)0 表1 三川河流域各年代末水土保持措施保存面积 单位:万hm2 年 份 梯 田 造 林 种 草 坝 地 1959 0.105 0.04 0.004 0.014 1969 0.407 0.089 0.012 0.03 1979 1.226 1.478 0.036 0.126 1989 1.571 5.997 0.172 0.289 1996 2.329 10.717 0.252 0.318 中国水利学会2006学术年会 孙穆 2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三川河流域暴雨洪水的综合效应分析 2.1三川河流域暴雨洪水的年际变化 三川河流域年最大洪峰流量的年际变化如图1。尽管代表站后大成站的年最大流量对应的日降 水量波动甚大,1970年前的时段和以后时段并无明显差异,但从1970年以来,年最大流量的年际变异 明显减弱。分析1970年前后最大流量及降水量发现,1970年前,后大成站最大流量为4070m/s,变 率(CV)为78.5%,三川河流域的面平均降水量为40.12mm,其变率为72.7%.1970年后,后大成站 年最大流量为1350m/s,变率为57.5%,三川河流域的面平均

文档评论(0)

zhanglaif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张来法,1962年生人,山东农业大学农业教育本科学历,嘉祥县农业局农业经济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济宁市十大科技精英、市百名优秀科技特派员、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县招商引资先进个人称号。共获市级以上农业科技成果15项,核心期刊发表科技论文46篇。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