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人类学的文化视角浅谈——恩施傩戏郭亮.docVIP

从人类学的文化视角浅谈——恩施傩戏郭亮.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人类学的文化视角浅谈——恩施傩戏 郭亮(110840125) 摘要:在人类共同的历史中,都经历过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的阶段。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共生现象.原始的傩文化在世界很多地区都有存留。依据文化人类学的功能理论恩施土家族傩戏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因素,具有功能指向。傩戏在当地风俗社会里扮演着重要角色。 关键词:恩施傩戏 文化 功能 历史 傩戏起源:傩戏是旧时迎神赛会、驱逐疫鬼的一种仪式。其起源流传甚 广,主要有四种说法: 《论语》乡党说《论语》载:“乡人傩,朝服于祚皆,持戈扬盾,行大傩礼”。这就是流行于恩施的“还傩愿”。傩戏所表现的人物、行头、剧情,也可见诸史料。《论语·乡党、人傩、皇疏》云:“傩,逐疫鬼也,为阴阳之气不即时,历鬼随而为人作祸,故天子使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执戈扬盾,衣朱裳,口作傩傩之声,以驱疫鬼也。”宋以后,出现了镇殿将军、门神、判官、钟馗等神,以此推算,傩戏始于宋,历千年,当为“中国戏剧活化石”。 泥马渡江说:傩戏相传起源于宋代,即宋康王在诸位神仙的护送下,泥马渡江逃过劫难以后,为庆祝胜利而邀集一班人围着泥马唱戏欢庆,后来便形成一种固有的剧种流传下来,即傩愿戏。 傩公傩婆说:从傩戏唱词中还可上溯至伏羲洪荒时代,如祭神唱词道:“洪荒年间涨大水,淹死万国九州人,万国九州都淹死,留我伏羲兄妹人。”这首唱词绎了“洪水齐天”的神话故事,说的是洪荒年间一场大水过后,世上的人都淹死了,只剩下伏羲孪生兄妹。兄妹二人在万物生灵的再三劝说下成婚生子繁衍后代,于是世界上又有了人类。后世子孙为缅怀祖先,把伏羲二人称为傩公、傩婆,当作灵神来祭祀,冲傩还愿,世代相传。 湖南湖北说:傩戏起源于湖北、湖南,主要流行于湘、鄂、川、渝、黔、滇一带。从贵州沿河县傩戏的开坛词中就可以印证傩戏源产地为“湖南湖北”。如唱词“我祖本是湖南、湖北人,来到云贵显神灵”。特别在湖北境内,神农伏羲神话千古流传,巴楚文化历史悠久,当属傩文化的发源地。屈原在《九歌》中对古代楚国巫舞、巫歌就有生动描述,宋代文天祥的《上元灯记》中也有“傩戏”记载。傩戏传人序谱排辈早在140多年前,一个叫曹仁山的湖南人,玩“汉流”到恩施的 石灰窑后,就将傩愿戏带到了这里。 二.恩施土家族傩戏 恩施傩戏山是区土家族人民在还愿、酬神活动中,紧密结合祭仪表演或经以祭仪名目出现的一种戏曲艺术。在恩施州境内都有傩戏,当地俗称“傩愿戏”,又名“土地戏”或“姜女戏”。虽然叫法不同,表演上也有细微差别,但其共同点是粗犷、古朴,源远流长,素有中国戏剧“活化石” 之称,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土家族傩戏是在远古先民的原始宗教、特别是祭祖活动的原始歌舞基础上产生的=早期受到中原文化、特别是巴楚文化的直接影响;后期在元、明、清地方小戏发展高潮中,又受到了其它戏剧的影响,才逐渐形成为独具特色的一种民间戏曲形式。土家族傩戏的源流除了古文献记载外,民间传说也很多。这些传说大多与祖先崇拜、巫舞文化有关联,内容主要是傩神爷爷与傩神娘娘繁衍人类,这也印证了土家族傩戏的族属关系。土家族把傩神爷爷和傩神娘娘看作自己的祖先。后来子孙们治病、消灾、求子、延寿等都要祈求自己的祖先傩神爷爷和傩神娘娘,而且据说每求必应,土家人叫这为“冲傩还愿”。求祖先降福,当然得让他们高兴,总得酬谢, 于是就有了酬神、娱神的仪式活动,而这些仪式活动到后来便发展成了土家族傩戏。傩戏是从傩舞逐步演变过来的 随着巫术礼仪的发展,傩舞相应而诞生一它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 由原来驱鬼消灾的祭祀仪式逐渐增加了祈求人兽平安、五谷丰登、缅怀祖先、赞颂智慧、劝人除恶从善,以及传播生产知识等内容,这就逐渐形成为兼备宗教、娱乐性质的祭祀风欲歌舞,成为一种 朴的民间艺术。傩戏就是在傩舞的基础上增加了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并吸收诸种戏剧因素而发展起来的。 三.恩施土家族傩戏传承及艺术表现形式 经过100多年的繁衍发展,如今恩施石窑傩戏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传遍全市及周边地区。在石灰窑,傩戏至今已传弟子14代。传代方式有严格的排行谱,以排行谱取法名来“论资排辈”。法名只取各代掌坛师即“坛主”一人,其余的人皆无法名。传代要举行“度职”仪式,由上代掌坛给下代掌坛“度职”取法名,并传印、令、封、角等,方能取代旧主,正式就任。排行谱为“道、德、通、玄、静,真、上、守、太、清,乙、元、来、付、本,永、远、放、光、明”,以这20辈循环使用取名。开山祖师曹仁山传弟子法名黄明清,属“明”字辈,可谓本地第一任掌坛师,现已传至“来”字辈,属第14代。现任傩坛坛长(旧称掌坛先生,坛长是后来改称的)俗名蒋西成,法名蒋来明。他的师傅俗名魏建章,法名魏元全(元字辈,已故)。在石灰窑,傩戏鼎盛时期达到l1个坛,各坛之间以师兄弟相称。按演

文档评论(0)

ogdy64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