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洋环流和海气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 - 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 ...
大洋环流和海气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
(研究生课程讲义第二稿)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课题组
2007年9月
大洋环流和海气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
前 言
张学洪 (zxh@)
“大洋环流和海气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试验室(LASG)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课题组集体开设的一门研究生课程,可以看作“气候数值模拟”的入门课程之一。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这个课题组一直从事于LASG/IAP大洋环流数值模式和海洋—大气耦合模式的发展、改进、应用和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这个过程是和课题组成员对大洋环流和海气相互作用的观测事实和动力学理论的学习和理解相结合进行的。Robert, H. Stewart在他的《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Oceanography》一书中说:“Data, numerical models, and theory are all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ocean. Eventually,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ocean-atmosphere-land system will lead to predictions of future states of the system”(图P1)。的确,在海洋—大气耦合系统的研究中,观测、理论和数值模式三者是缺一不可的,而“understanding”则是整个链条的核心环节。我们自己的经验也表明,模式发展一定要和观测、理论研究相结合,模式进步的基础在于“understanding”。所以,本课程的侧重点虽然是“数值模拟”,但也力图将观测和理论结合进来,以期选修本课程的研究生(无论他们将来从事模式发展还是模式应用)在学习有关入门知识的同时,也能对以上的道理有所领悟。
图P1. 观测、数值模式、理论、“understanding”和预测之间的关系(引自Stewart,2004)
本课程设计的思路是:利用海洋环流模式和海气耦合模式的模拟结果,结合观测资料,诠释大洋环流和海气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动力学理论,重点分析当代气候数值模拟中几个受关注程度较大的问题,同时介绍有关模式设计和模式评估的初步知识。课程包括以下十二讲:
第一讲 热带太平洋SST,赤道流系,温跃层和海表高度
第二讲 风生环流的Sverdrup理论
第三讲 风应力,热通量,淡水通量
第四讲 大洋环流模式设计初步
第五讲 海洋模式中的参数化过程
第六讲 云对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
第七讲 ENSO的数值模拟
第八讲 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模拟
第九讲 中高纬度海气相互作用
第十讲 大洋热盐环流
第十一讲 海冰及其数值模拟
第十二讲 全球变暖的模拟
其中,第一、二、六、七讲侧重讨论热带太平洋的问题,特别是和ENSO有关的海洋环流和海气相互作用问题,这里‘热带太平洋’通常是指太平洋在30°N—30°S之间的部分(图P2)。第八讲介绍从热带太平洋到印度洋的输送,即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第九讲讨论中高纬度海气相互作用和热带海气相互作用的区别和联系。第十讲(热盐环流)、第十一讲(海冰)和第十二讲(全球变暖)讨论的问题有很强的相互关联,它们都将涉及到中高纬海洋,特别是北大西洋、北冰洋和南大洋(图P2)。第三、四、五讲介绍有关大洋环流模式的基础知识。
图P2. 大洋的划分(基于Levitus (1982) 的Fig. 122)。赤道附近的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界线130°E附近,大致在阿拉弗拉海(Arafura Sea,属西太平洋)和帝汶海(Timor Sea,属印度洋)之间(详见第八讲)。南半球中高纬度是三大洋相互联系的通道,称为‘南大洋’,除南太平洋东部外,南大洋的北界大部位于38°—42°S之间(刘改有,1989)。南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线°16′W,即通过南美洲合恩角至南极大陆的经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分界线146°15′E,即通过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至南极大陆的经线66° 33′ 39″)为界(详见第十一讲)。
这份讲义是在2006年讲义(第一稿)的基础上修改和补充而成的,可以为选修这门课的研究生提供一份涵盖课程基本内容的参考材料。为使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不断改进,热诚欢迎读者的批评、指正和提出修改建议。
参考文献
Stewart, R.H., 2004: 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Oceanography, pdf version, available at /education/common/notes/PDF_files/book_pdf_files.html.
Levitu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多通道数字阵列模块接收通道测试方法研究和实现.PDF
- 多孔介质中甲烷水合物相变过程模拟实验研究-现代地质.PDF
- 大分子链的柔顺性.ppt
- 大功率白光LED路灯照明系统模型模拟设计.PDF
- 多级边坡平台宽度对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及破坏机制的影响-岩土力学.PDF
- 大全(实验数据及思考题答案全包括)全括 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目的(1 ....DOC
- 大型铝合金综合传动箱铸造工艺模拟.DOC
- 大学英语六级核心词汇(上)A---M-城市与规划学院.doc
- 外腔任意反馈半导体激光器的频率调谐特性.PDF
-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阵列热串扰行为 - 强激光与粒子束.PDF
- MTCNet-运动和拓扑一致性引导的 4D 超声二尖瓣分割学习-计算机科学-机器学习-医学图像分割.pdf
- 推理混合-教大型语言模型使用自适应策略进行推理-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推理.pdf
- 通过信息几何和量子度量重新思考大语言模型训练-计算机科学-大语言模型-模型训练.pdf
- 增强基于大语言模型的量子代码生成与多智能体优化和量子纠错-计算机科学-量子计算-多智能体-大语言模型.pdf
- 非刚性运动校正通过粗到细扩散模型进行 MRI 重建-计算机科学-扩散模型-磁共振成像.pdf
- 模块化软穿戴手套用于实时手势识别和动态三维形状重建-计算机科学-人机交互-动态重建.pdf
- 高级打印传感器在环境应用中的发展-走向可持续监测解决方案-计算机科学-机器学习-打印传感器-环境监测.pdf
- 抓握力-AGeneralRoboticIncrementalPotential 接触模拟数据集用于统一可变形刚体耦合抓取-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机器人.pdf
- 欧几里得不变量在位置-定向对之间的通用集合-计算机科学-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算法.pdf
- 决策导向的文本评估-计算机科学-大语言模型-自然语言生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