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缺失的人性道德修养是该强调的时候了.doc
缺失的人性道德修养是该强调的时候了
行近岁末,都市的青年男女正准备欢庆洋节圣诞,想从圣诞老人那里讨吉利欢乐的时候,去年底落叶归根清华园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籍华人杨振宁大师,曝出了一条惊世骇俗的新闻:82岁的大师已于2004年11月5日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8岁的研究生翁帆订婚,并将于2005年1月结婚!大师在发给有关朋友亲属的电邮中称,这是上帝恩赐给他的“最后礼物”,喜悦难撩乏情,溢于字里行间。
消息最早是12月16日从新加坡传出,国内网上一时惊爆,仅新浪网,截止22日早6时,论坛帖子超过20000多条。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比例约为三七开,反对者言辞激烈,赞成者也有很高调的,但亦有低调者,就如大师在香港的胞弟和内地的未来岳父那样无奈的表达。
反对者主要是说杨翁之恋违反人伦道德和生命科学,甚至批评大师在相濡以沫53年的杜致札夫人下世不到一年,就另觅新欢……
大师一直是我心中崇敬的顶级类人物,他毕竟是第一个拿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为世界物理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大贡献,为我们华人世界争了气。一个月前,我在媒体上看到大师在山东大学演讲的消息,称“中华民族站起来了”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重要、最有长远影响的大串。我深有同感,很想找来演讲全文拜读,曾打电话到山大团委和学生会联系。我还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同身边的孩子讲了杨振宁大师的这个观点,引为我主题话语的论证。12月16日晚,偶然在网上看到媒体称杨振宁与28岁女硕士生订婚的新闻,我还不太敢相信,害怕网络媒体不负责任地乱贴乱报。17日早上迫不及待地买了两份都市报,证实了网上的消息。这一次,我真正地震撼了震惊了:地地道道完完全全的两个爷孙辈的男女,怎么就发生了恋情进而还要结婚呢?!太不应该了,太欠考虑了,太不自尊了!大师的伟岸形象顿时在我的心中崩溃,我真有吃了苍蝇般感受!大师莫不是者昏了,抑或恋令智昏了?脑子里立即浮现出“伤风败俗”、“伤天害理”等一串汉语词语,它会不会给当今社会和历史留下天大的笑话?大师的一世英名会不会毁于一旦啊……震撼震惊之后,是深深的惋惜、遗憾:“上帝的礼物”注定要变成“上帝的脏弹”了!
杨翁之恋同时也使我思考了许多问题,与笔者的职业职守和近年所思考的人性善恶人性修养等问题联系起来,觉得这不是浮离于我们现世社会的孤立事件,而是与其紧密相联的一个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的问题,一个人性道德修养的问题!即作为一个有国际影响的公众人物,82岁的杨振宁先生同28岁的翁帆小姐恋爱、订婚,一定是在人性道德修养方面出了问题,是明显极端自我自私、极端个人主义了,而没有考虑到社会主流价值、大众价值和昔世社会伦理道德的认同问题,以及由此给整个社会造成的负面效应。
一位网民在帖子中写道:“老少恋清楚的道出人性深层次的一面,毋庸置疑,几乎所有大龄乃至高龄老男人都是渴望并喜欢和年轻女孩子性爱的!只不过这种内心欲望被金钱,能力,传统道德和舆论所限而虚伪的掩埋了而已。这种人性深处的自然欲望应该是正常健康的,只不过在现实生活中通常难以实现罢了……”此帖无疑是无情地窥探到人性深层隐秘处丑陋的一面,有一定的道理。但它却只说对了一部分,错在概括的面太广了,不应该是“几乎所有”,而且这种“内心欲望”不是都“被金钱,能力,传统道德和舆论所限而虚伪的掩埋”,应该还有制度、法纪的作用,还有不少应该是被自身的人性道德修养所克服所湮灭。
关于人的性本善性本恶问题,争论了几千年,仍难以定论。但有一点,很少有人能否认,就是:作为后天社会中人,每个人的人性中都有善和恶的东西,只不过多与少、彰与隐的量度不同而已,而善和恶在同一个人的身上也常常在斗争着。所谓“好人”、“君子”,就是其人性中善的东西多,恶的东西少,善的东西抑制、战胜了恶的东西;反之,所谓“坏人”、“恶人”,就是其人性中善的东西少,恶的东西多,恶的东西抑制、战胜了善的东西。据此,我以为在这件事情上,大师的人性中,是恶的东西占了上风,善的东西被恶吞噬了湮没了。由此也印证了,任何一个人,即如高尚的圣人、君子、大师,一旦放松了放弃了自身的人性道德修养,就可能干出蠢事丑事坏事甚至罪恶之事;也说明一个人,不仅活到老要学到者,还应该把人性道德修养到老;同时还深刻印证了古人的“吾日三省吾身”自律的必要,对恶的东西真要时时刻刻警惕。
上世纪末以来,我们社会极端自我自私、极端个人主义已恶性膨胀到无以复加的程度,除了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等复杂主体原因外,我以为就是人性道德修养严重缺失,中华民族优秀的伦理道德严重滑坡造成的。这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警觉。
本来,个人、个体,就是私人、私体。所以作为生存于社会的个人,有一点自私,有一点个人主义,并不为过,也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自私、这种个人主义缺乏制约,恶性膨胀到极端自我自私、极端个人主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