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绥定城:残留在历史深处的记忆.doc
绥定城:残留在历史深处的记忆
在霍城县人民武装部后院,还隐藏、残留着一截不足30米的土墙,谁会想到这就是闻名于世的绥定城的一段城墙。
一截残壁
这30米城墙,如果不是位于县人民武装部院子里,如果不是他们刻意地保护,或许我们今天见到的和众多的古城一样只是一片农田或者代替它们而存在的高楼,有可能连废墟都不会留下。
举目望去,曾经“城高一丈八尺,周四里三分”的气势已经不复存在,它阻挡外敌侵略的、保护人民的职责早已远去,只留下这一点点残留的痕迹。
与笔者同行的夏永成是比较熟悉本地历史的文物管理工作人员,他大致向我们介绍了相关情况:“这些东西发现得比较迟,这已经是最大能力的保护了,现在剩下的这截专业术语称为‘马面’,也就是拐角。绥定城以前属于绿营,而绿营多为汉族官兵,所以那时绥定又被称为‘汉城’。史料上记载当时的城墙厚度换算成现在的计量单位应该在6米,这么厚的城墙不是一下子就垒起来的,你看剩下的这些城墙很清楚地分为三层。”夏永成边说还边向我们指着残留的城墙。而我们在城墙倒塌处看见,确实如他所言,内外共有三层。
就我们找寻的这些,完全无法呈现一个完整的绥定城。关于绥定城,各种史料的记载虽然不多,但也不是全无。 还好,那些由于发配或者其他什么原因而来到伊犁的祖辈们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珍贵记忆。在这里,我们必须将诗人洪亮吉和林则徐从历史中“谙”出来。
故纸堆里的记载
嘉庆五年(1800)清代学者诗人洪亮吉戍伊犁,在其《天山夜话》中记载:“自嘉峪关至伊犁大城万一千里,所见园亭之胜以绥定城总兵官廨为第一。荷池至五六处,皆飞楼傺阁,绕之老树数百株,皆百年以外物。蒙古讷总镇乞余题额,余名之日‘香远堂’。又题门榜日‘会芳园’。”
据说,会芳园是当时达官贵人云集之地。而据洪亮吉在其《伊犁日记》的记载,会芳园当时在绥定城总兵署后,而且环境极其幽爽,他对此还吟诗称赞“戟门东去水潺缓,山色周遭柳作垣。日昃马行三十里,纳凉须住会芳园。”如此之地达官贵人齐聚,也就可以理解了。会芳园只是当时绥定城的一个缩影,当时绥定城的繁荣由此也可见一斑。
道光二十二年(1842),林则徐被贬谪来伊犁,在途中曾经在绥定城留宿,在其十一月初八日记中对会芳园亦有提及,他记道“绥定城……其他有园亭之胜,匾曰‘绥园’,又曰‘会芳园’……。夜在园亭中宿。”
可惜的是这座伊犁园亭之胜,当时达官贵人文豪学士下榻云集且“极幽爽”的“众芳园”,如今却寻不到往日的辉煌了,它往日所在地总兵衙署后院,现在已改头换面成了霍城县邮政局、粮食局。物是人非,一切都在悄悄改变着。
绥定城在安稳中度过了百年,直到同治十年(1871),沙俄用大炮武力强占了绥定城,绥定城人民在沙俄统治之下,生活了十一年之久。直到光绪八年(1882),当时的伊犁将军金顺率领大军进驻绥定城。此后,绥定人口逐渐增多,商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绥定城的繁荣景象,在日本人日野强(1866-1920)于1907年来到绥定城后,在其著作《伊犁纪行》中对此有专门的描述:在惠远城北约一里余,城墙高约一丈七,周围二十四町余,城墙以石为基础,以土夯实,外用石或砖砌成,底厚顶厚共一丈五尺,设东、西、南三门,门前各置月墙(用来屏蔽城门的半圆形小城墙),城门上修筑高台供防御。攻击之用,其工事之宏大,建造之坚实,非他城可比。城内有伊犁府、绥定县、镇台衙门等。居民约两千户,维吾尔族过半。市街二条,将城内划成正方形四部分,商店栉比,内有俄国商店三十户,架棚、帐篷、衣服、杂货、肉、菜、点心、果品等类一应俱全,人马往来如织。
这种记载在官方史志中同样也有所出现,据《霍城县志》转录的《绥定乡土志》记载,光绪三十四年(1908),城关有5672人,东乡247人,西乡178人,南乡134人,北乡324人。而当时县城主要有县衙署、典史署、伊犁府署、万寿官、武庙、城隍庙、金公祠以及官立初等小学堂等建筑。
从现在的史料上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在20世纪20年代,绥定城的发展是非常不错的。
北洋政府财政部特派员谢彬(1887-1948,号晓钟,湖南衡阳人)在1916年至1917年间到新疆和阿尔泰调查财政问题,他在伊犁共呆了13天(即1917年5月4日至5月16日)。后来,他在其著名的《新疆游记》中是这么描述绥定城的:商务比于绥来(即玛纳斯县),店铺皆在南大街及南关。南关皆缠商(即维吾尔族商人),城内多津商。南关年前毁于火,市裹皆新筑,楼房俄式,整齐可观,街道亦宽广。
从谢彬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这时候在绥定经商的多为津商杨柳青人以及维吾尔商人。
属于民间的寻访
霍城县的陕西大寺阿訇马惊昌,这位81岁的老人,在与身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