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悬在青少年头上的“双刃剑”.docVIP

网络游戏:悬在青少年头上的“双刃剑”.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络游戏:悬在青少年头上的“双刃剑”.doc

网络游戏:悬在青少年头上的“双刃剑”   它是互联网最有吸引力也最具有争议的一个角色,一直在人们面前变化着自己的形态。有很多人为它痴狂,也有很多人唾弃它、诅咒它。它是一把双刃剑,在满足人们生理心理需求的同时,也让人沉迷、上瘾并受到负面影响。它,就是令人爱恨交加的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很黄很暴力      2008年5月21日,汶川大地震“全国哀悼日”的第三天,一段令人发指的“辽宁女辱骂灾区人民”的视频在网上被人们迅速传播。在长达5分钟的视频里,一名辽宁女子肆无忌惮、极尽无耻之能事地辱骂地震灾区的人民。“辽宁女”的恶行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公愤和声讨,沈阳市公安局苏家屯区分局顺藤摸瓜,在一家网吧将这名女子拘捕。据称,“辽宁女”辱骂灾区人民的原因竟然是因为哀悼日全国停止一切公共娱乐活动,网络游戏《劲舞团》也因此而停止营运,使得她不能继续玩,于是把怨气发在了灾区人民的身上。由此,被发烧友们评为“十大泡妞网游第一名”的网络游戏《劲舞团》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      其实在“辽宁女”事件之前,《劲舞团》就因为引发了多宗青少年凶案而臭名远扬:男孩小飞为了报复玩《劲舞团》时结识并相爱的女孩小敏在现实生活中“背叛”他与别人结婚,决定杀掉新郎报复小敏。为了“积累”杀人经验,2006年3月18日,他将网友小新疯狂砍杀60多刀,用一个花季女孩的生命来练习和提高杀人胆量。5天之后,小飞被哈尔滨市香坊公安分局逮捕;2007年7月,谢海等人因为虚拟网络世界里的“家族利益”和“江湖道义”,将多次在网上打败他们的游戏仇家杀害在昆明街头。案发后,公安机关经审讯了解到,《劲舞团》的玩家通过游戏结识后,义气相投者便组成“家族”,一个“家族”的成员多则两三百人,最少也有几十人。“家族”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仇必报的“江湖义气”为“家规”,以家族的名义开展聚会和组织活动。谢海就是其中一个“家族”的成员。   有“骨灰级”网友将《劲舞团》的游戏程序归纳为:“认识―长聊―结婚―见面―上床―分手―拜拜”,受青少年疯狂追捧的《劲舞团》还获得了不少“荣誉”:“中国最大的婚介所”、“最佳一夜情游戏”、“最容易泡妞的网游”等等。诱教青少年同城约会、网上开房、比富、欺骗、玩一夜情、滥交、堕胎……韩国人编写韩国人却不屑去玩的网络游戏《劲舞团》可谓五毒俱全,用时下风行的网络流行语来评价,就是“很黄很暴力”。而许多“很傻很天真”的青少年被它“好玩”的“天使面孔”所迷惑,一头栽进去就彻底迷失了自己。   其实,“很黄很暴力”的网络游戏又何止《劲舞团》?!调查显示,在中国市场销售的网络游戏有95%以凶杀、暴力、色情、恐怖、攀比(美其名曰“竞技”)为主要内容,而且越刺激劲爆的游戏越能得到网游发烧友的拥趸。当无数的传统游戏不断从青少年身边消失时,这些打着科技、流行和时尚等文化旗帜的网络游戏趁虚而入,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从学习知识文化的课堂拉到导致人颓废空虚的虚拟深渊,误入歧途,越陷越深。这些天使面孔魔鬼心肠的网络游戏,无所不用其极地诱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攻击本能,导致那些自控能力弱、无法区分虚拟和现实世界的青少年在现实世界中去模仿虚拟世界的事情:在天津,一少年因沉迷网络游戏“魔兽世界”不能自拔,把自己幻想成游戏中的角色,爬上24楼“飞天”,坠地身亡;在湖北,两个年轻人模仿网络游戏的杀人场面将一名流浪儿童杀死;在江西,一名大学生因玩“反恐精英”失利刺死两人重伤5人;在泰国首都曼谷,高中男生仿《侠盗车手》里的情节抢劫并杀害出租车司机;2007年制造了震惊世界的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杀案的凶手赵承熙就是暴力游戏爱好者,律师Jack Thompson认为电子游戏才是导致这桩暴力事件的真凶……而没有被曝光的不知还有多少,网络游戏对青少年造成的危害触目惊心。   也因此,几乎从问世那天始,“很黄很暴力”的网络游戏就背负着千夫所指的骂名,成为导致许多学生厌学、青少年暴力色情等社会问题的罪恶推手,严重侵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使他们原本健全的人格发生扭曲,健康的体魄丧失活力,最终导致他们与家庭和社会的期望背道而驰,断送大好的青春年华。因此,人们给网络游戏冠以“电子罂粟”、“电子海洛因”、“文化鸦片”、“青少年杀手”等恶名,一点也不为过。   让人的欲望无限膨胀的网络游戏就像一束美丽的罂粟花,外表充满了美丽的诱惑,稍有不慎,便会堕入深渊。作为网络游戏最大的消费群体,“网游”对中国的下一代――青少年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每年数百万中国青少年沉迷游戏不能自拔,不能不引起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      抢“带血蛋糕”,   还是担“社会责任”?      2008年1月,在“2007年度中国游戏产业年会”上,如何扭转网络游戏的负面形象成为众多业内人士关注的一大焦点。对中国几大电子游戏巨头史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