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药物性狼疮论文.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注药物性狼疮论文.doc

  关注药物性狼疮论文 【摘要】 药物性狼疮(druginduced lupus, DIL)是一种狼疮样疾病,现已普遍认为它是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之一。自1945年报道磺胺嘧啶诱发DIL后,至今已发现80多种药物可引起狼疮样疾病,或加重业已存在的狼疮。DIL和原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在流行病学及临床转归等诸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尽管偶有严重不良反应报道,但DIL的症状多轻于SLE。用药过程中提高警惕并且在狼疮样症状出现后及时停药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本文从流行病学、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等多方面探讨了DIL的特点,以期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 【关键词】 药物; 狼疮; 肾病 Abstract: Druginduced lupus (DIL) is a lupuslike illness that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 side effect of over 80 drugs since its first description in association iology and clinical course of idiopath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DIL differ markedly, and prognosis is generally favorable in the latter although occasional lifethreatening cases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Constant pharmacovigilance is crucial for prompt diagnosis and cessation of offending therapy, hence achieving the best oute. This revieent of DIL so as to call for vigilance of medical 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在流行病学及临床转归等诸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且可能引起DIL的药物数量不断增多,故有必要对DIL作一详细探讨,以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 1 定义 目前尚无特异的DIL诊断标准,普遍认为:(1)DIL是一种使用某种药物后所致的狼疮样综合征,通常表现为发热、肌肉关节痛和浆膜炎;(2)持续用药时间往往大于1个月;(3)停药后疾病自愈;(4)常伴有血清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 ANA)和抗组蛋白抗体阳性。与SLE不同,DIL通常不伴抗双链DNA(double strand DNA, dsDNA)抗体的产生[2]。 2 流行病学 DIL通常发生于老年患者,男女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据估计,全美每年新发病例约15 000~20 000例[4]。白人的发病率约为黑人的6倍,临床表现亦更严重。如今已明确的危险因素包括慢性乙酰化体质[5]、HLADR4基因型[6]、HLADR0310基因型[7]和补体C4等无效等位基因[69]。 3 病因 致病药物通常根据其与DIL的关联程度分为3类[2]:(1)经大量对照试验明确证实与DIL的发生有关(明确相关);(2)经大量队列研究高度怀疑与DIL的发生有关(可能相关);(3)经少数病例报道可疑与DIL的发生有关(可疑相关)。此外,还有一部分个案报道表明某些药物与DIL有关。见表1。 表1 与DIL发生发展相关的药物(略) 需引起重视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3.1 具有“历史意义”的药物——肼苯哒嗪和普鲁卡因酰胺 最初作为降压药于1952年投入临床使用的肼苯哒嗪,其后不久便被发现可导致DIL。慢乙酰化者及HLADR4表型者尤其易发生DIL,发生率可高达10%,其中25%出现皮肤损害[10]。普鲁卡因酰胺1951年进入临床,却在应用10年后被报道可引起DIL。血清ANA阳性率50%~90%不等。DIL起病时间3个月至2年不等(持续用药)。 3.2 抗风湿药物——米诺环素、柳氮磺胺吡啶、D青霉胺和生物制品 至今已有文献报道了82例米诺环素可引起DIL[11]。主要有DIL和肝炎的临床表现。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表明,既往使用四环素的患者发生DIL的概率高于既往未用者8.5倍[12]。除DIL典型的临床特点之外,米诺环素引起的DIL罕见的临床特点包括皮肤受累(雷诺现象、结节性多动脉炎、结节性红斑)和肝脏受累(脂肪变性和过敏性变),且常不伴抗组蛋白抗体阳性[13]。柳氮磺胺吡啶与DIL的关系历来存在争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