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是一家.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式太极是一家

杨式太极是一家 瞿世镜 ------------------------------------------------------------- 1954年,我拜杨公澄甫入室弟子黄景华大夫为师,学习杨式太极拳。郑曼青师伯早年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中国画时,景华师曾向他学画,故有师生之谊。他们二人在叶大密武当太极拳社学拳8年,澄甫公来沪后,又在杨家同门学艺成为师兄弟。《太极拳体用全书》,乃澄甫公口述,曼青师伯与景华师笔录,严格按照澄甫公本意,不敢妄改一字一句。景华师不但与曼青师伯共同担任笔录,而且请钱名山老先生为此书封面题笺,请朗静山先生为澄甫公摄著者肖像,到大东书局校对勘误,此等均由景华师承担。此书版权页署名为:著者广平杨澄甫、永嘉郑曼青;校者吴江黄景华。景华师自谦日:“吾乃晚辈,不可与师傅、师兄齐名也。”此书为线装本,我珍藏至今,保存完好,乃正宗杨氏拳谱,其权威性不容置疑。 第廿二期台湾《太极学报》登载金仁霖先生《谈体用全书》,一文,内容大致不错。但有两三处细节,仍需按事实更正。 澄甫公在上海,先后曾有三处寓所。1928年,自南京来沪,住金神父路圣达里。 去杭州任国术馆教务长返沪,住巨籁达路大瑞里。去广州授拳返沪,住福熙路安乐村。金仁霖在文中云:澄甫公从南京到上海即住“巨籁达路圣达里”。显然是记错了。 关于澄甫公赠叶大密照片一事,中间有一段过节。叶大密自告奋勇为澄甫公整理书稿,但迟迟未能动笔。澄甫公遂索回原稿资料,由董英杰师伯整理成《太极拳使用法》一书。叶大密向澄甫公进言:此书语言俚俗,讹漏甚多,有伤大雅。澄甫公即命景华师前往神州国光社,将全部存书取回焚毁。景华师在之时,叶大密悄悄对他说:“不要都烧掉。里面有好东西。你给我留一本,我送你一对龙泉剑。”叶大密走后,澄甫公问景华师“叶大密说什么?”景华公不敢隐瞒,直言禀告。翌日,叶大密到杨家推手,澄甫公连发猛劲,将叶大密弹出两丈开外。事后太师母侯夫人问澄甫公,为何发此猛劲,澄甫公日:“叶大密说《使用法》不好。景华烧书,又叫他暗中留一本,说书中有宝。此人出尔反尔,心术不正!”叶大密获悉澄甫公产生误会,遂向澄甫公再三说明:“说《使用法》不好因其文字鄙俗。说书中有宝,此乃杨家真传。”澄甫公闻之释然,遂以照片相赠。 金先生文中提到,澄甫公来沪定居,叶大密介绍濮冰如姊弟、郑曼青先生、黄景华医师、张叔和眷属投拜杨门学艺,保障澄甫公生活。此说法似是有夸张之嫌。濮秋丞、张叔和家道殷实,对澄甫公或有裨益。然而,曼青师两袖清风,景华师一贫如洗。据景华师自述,当时他非但不付学费,而且中午、晚上均在杨家用膳,每天除练拳之外,尚须练推手、抖白腊杆,体力消耗极大。杨家以大沙锅用文火煮牛蹄筋,景华师与同门师兄弟皆用面饼卷牛蹄筋加葱酱作主食,有此耐饥之物落肚,方能补充体力消耗。在杨家免费用餐之师兄弟人数不少,澄甫公每月开支自然不菲。靠叶大密介绍几名学生,岂能保障其生活,澄甫公乃一代宗师,登门求艺者不乏富豪之家。例如,陈铭皑先生二位公子拜澄甫公为师,每月敬奉大洋两百元。但此等公子哥儿,不肯潜心苦练,拳艺难有长进。当时景华师除了每日陪伴守中师伯练习推手、大履 、黏杆之外,尚须协助料理杨家各种杂务。澄甫公第一次患水肿病,即由景华师恭请程德襄医师治愈。澄甫公逝世之后,景华师拜黄泰亨为师,学习针灸医术。金先生说叶大密介绍黄景华医师向澄甫公学拳。其实景老师投杨门之时乃美专学生,尚未学医。 金仁霖先生乃田兆师伯首徒叶大密之高足,除上述细节略有出入之外,对《太极拳体用全书》之评价相当公允,本人别无异议。为何雅轩师伯《眉批》对《体用全书》乃曼青师伯产生诸多误会?或许与杨家之授拳方式有关。 杨家授拳,分为拳法、用法、心法三步。杨家教授拳法,内外有别。对于一般学生,是集体练拳,由一位师兄在队列前面示范带教,澄甫公端坐观拳,练完一套架子,澄甫公略作讲评,当天功课就算完毕。对于行过叩头拜师大礼入室弟子,由澄甫公个别传授,每次只练一个动作,仔细讲清要领,反复加以纠正。待各个动作均达到标准,方始连贯成整套拳架。杨家太极拳有养生与技击两路。养身架有大、中、小三种,即地、人、天三盘。基础功夫应由大架着手。健候公以大、中、小三套架子授徒,北京汪永泉、上海田兆麟等师伯均学过中架,叶大密师承田兆麟,云手有一开一合、两开两合、三开三合之分。少侯公以小架授徒,田兆麟、吴图南(拉布)曾学杨式小架。澄甫以大架授徒,但其早、中、晚期拳架略有不同。试以揽尾为例,澄甫公最早之拳架,左向西南,右向西北,这两个斜角方向动作均称为揽尾,然后才是挤、按。健侯公所传之大架如此。武汇川、田兆麟为澄甫公早期弟子,他们的拳架在起势之后均有两个斜角式,田师伯门徒陈炎林《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一书之插图以及武师伯门徒张玉之拳架可资佐证。澄甫公中年之拳架,左转腰面向正南,可参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