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1
1.引言部分能揭示文章中心的话是哪一句? 就是杨振宁的话:“今天,站在这里告诉你们这些事实,我沉重地体会到一个事实,就是我在不止一种意义上,是中国和西方的文化的共同产物。我一方面为我的中国血统和背景自豪,一方面将工作奉献给起源于西方的现代科学,它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2、杨振宁的家学渊源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丰富的国学基础; 2)、在父亲熏陶下从小就树立了远大志向; 3)、中学时代就奠定了良好的数学基础。? 3、杨振宁进入西南联大的重要一转是指什么?? 报考的是化学系,没有读过高中物理的他却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更有兴趣,就毫不犹豫地转入了物理系。? 4、西南联大当时的条件怎样?师生员工的表现又怎样?? 当时正值战争时期,西南联大的生活条件和教学条件非常差。然而,极端恶劣的条件并没有压倒西南联大的师生员工,他们仍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和上下一致的爱国精神,来弥补物质条件的不足。? 5、西南联大对杨振宁影响最大的两位老师是谁?? 是吴大猷、王竹溪两位先生。是吴大猷先生激发他对研究物理学中对称问题的兴趣,导致日后取得辉煌成就。王竹溪是他硕士论文的指导老师,是王教授把他带进物理学这一引人入胜的领域。? 2.这篇传记中说:“杨振宁好比一棵树,在西南联大扎下了根,在芝加哥大学长出了繁茂的枝叶”。从文化融合以及青年人的文化修养程度等角度,思考并结识这一句话的含义。 ?杨振宁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受益者。 在西南联合大学的学习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在诸多知名教授的悉心培养下,他了解了当时世界物理学的最新发展,在知识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中国传统的重整合,重演绎的思维方式,使他能够把数学问题和物理问题联系起来。 到了芝加哥大学,他学会了试验验证的方法。学会了讨论和辩证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发展了自己的创新性思维。 可以说西南联合大学夯实了他的知识基础,而芝加哥大学则带给他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的更有效的途径。这二者结合起来,最终能够使杨振宁做出突出贡献,结出丰硕的果实。 一个民族的文化趋于保守和封闭,就与落后和挨打相纠缠;一个民族的文化走向开放和包容,就与繁荣和富强相联结。? 教师寄语 青春是人生的一首歌: 成功是词,拼搏是曲,永不懈怠是青春的主旋律。 * * 杨振宁: 合并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 一、复习 时至今日,我们关于传记作品的学习已经接近了尾声, 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学习的几种传记类型: 传记(史料性传记):??杜甫???特点:客观、真实? ??回忆录:鲁迅????特点:作者的主观感情? ??口述自传:毛泽东??特点:“口述”,真实、亲切?评传:贝多芬?特点:传与评结合,史述真实??评议形象? 小说化的传记?:达尔文?特点:小说人物??生动形象不失真实?自传:沈从文 特点:口语化,朴实、自然、真切。 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传记类型——人物小传 人物小传一半篇幅较短,往往只能从传主一生中选取几个重要的段落,特别是那些最能体现传主人格精神的事迹,通过这些闪光的“点”来勾画出传主的生平事业轮廓。而不铺开描写传主事迹,也常常穿插一些能抓住人物性格,心理特征的特写镜头,用简洁的文字作生动的描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且叙述中常常插入简短评论,对传主事迹的梳理总是扣紧基本的评价方向。这种文体,在报刊上经常出现,是介绍名人或新闻人物的“快餐式”传记。 ●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吴学东、梁国钊,广西大学教授,中国创造学会重要成员。著有《预约成功: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大学生涯》、《论钟南山精神》、《论毛泽东的创新思想》等。 2.传主简介 杨振宁(1922— ),安徽省合肥县人, 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物理学大师、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57年由于 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下宇称 不守恒定律”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 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则于70年代发展成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此外并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作出多项卓越的重大贡献。 3.写作背景 1957年12月,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诺贝尔奖。杨振宁在颁奖仪式上作了激情的演讲,演讲结尾说到:他在科学研究上的成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他的成功得益于中西文化的“合璧”,也得益于他献身科学的精神。杨振宁始终认为科学研究离不开文化底蕴,从事科研者的见识、胆识、态度以及鉴赏力、洞察力都与文化涵养有关。同时,杨振宁提醒我们,中西方文化和教育有许多不同,各有千秋,作为学者要注意扬长避短,融合中西文化,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些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文本研习 解密杨振宁 1.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