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消费假洋酒?.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谁在消费假洋酒?.doc

谁在消费假洋酒?   这是个开始消费洋酒的时代!随着去年洋酒进口关税的逐步降低,国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这一象征着神秘、时尚、奢侈、情调、气氛的消费品开始大规模地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而到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洋酒的销量也开始大幅飙升。   据深圳拱北海关的最新统计,去年1~10月,广东口岸进口葡萄酒561万美元,同比增长了5成多。   但是,对于大部分售价高、利润丰厚,而中国普通老百姓刚刚接触到的洋酒来说,如影随形般,假洋酒的问题也开始摆上了桌面。“消费完洋酒,最好带走或销毁空瓶。”日前,《中国消费者报》在洋酒打假的报道中,发出这样的大声疾呼。      调查一消费人群集中夜场      洋酒消费越来越多。“上世纪90年代末第一批洋酒大潮涌入时,主要是高端消费群在消费,主要消费场所也是在高端酒店。”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流通分会会长李唐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去年洋酒大规模进入中国后,消费主要人群已经转移到了夜场,仍然以中高档为主,但是洋酒的身价已略有下降。另外,餐饮占了一块,还有一小部分在商超、专卖店等终端场所,“洋酒目前的目标消费人群在夜场”。   “逢西方的节日洋酒消费较旺,比如刚刚过去的情人节,在一个普通的夜场,当晚的消费比平常消费会稍微高一点。平均两个人消费500~600元,如果有150张桌子,加上包厢、卡座,有300人消费,一个晚上就非常可观。”一位长期做夜场的洋酒供应商告诉记者。   夜场究竟是什么人群在消费呢?一位外资品牌的啤酒供应商告诉记者,夜场的消费者身份比较复杂,一般是中高消费人群。酒吧以白领为主,其他社会人群也有,包括有消费能力的学生。而商人一般去夜总会。      调查二 夜场假酒消费泛滥?      “在夜场里消费洋酒的人,都有可能成为假酒的消费者。”接受记者采访的洋酒供应商告诉记者,洋酒的消费集中在夜场,而夜场出现假酒的可能性最大。   不过,对于假洋酒泛滥的说法,保乐利加(中国)贸易有限公司发言人王珏并不赞同,她以保乐利加在中国区销售的大幅增长为例,表明市场上并不能以“泛滥”这个词来描述,消费者也无须为此恐慌,而中国政府在知识产权上所做的努力有目共睹。   “不是所有的夜场都是如此,一般问题出在中小规模的场子。”广东省酒类专卖管理局稽查部部长刘金发告诉记者,在历年的打假过程中发现,经营规模大的夜场情况良好,质量有所保证。而一些中小型的场所、城乡接合部、酒吧一条街,由于情况比较复杂,政府也无法全程监管,容易出问题。      调查三场所特殊是一诱因      刘金发还告诉记者,2005年,酒类专卖局在广东省范围内的打假成果货值为3500万元,其中40%为假洋酒。不过,他补充道,这并不一定说明市场是这个比例,但也足够说明存在着一些问题。   为什么会存在着假酒?而假酒又集中在中低档次的夜场呢?“这和夜场的经营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李唐告诉记者,夜场的收费方式非常典型,以前是有门票收入、房间按小时收费,再加上酒水。而现在基本上是场地费、服务费全打入酒价,酒类消费从而成为主要盈利收入,因此酒的价格非常高。一瓶进价100元的洋酒,可以卖到800元。价格差的巨大使一部分场所的经营不甚规范。“假酒集中于洋酒,也是如此。啤酒很少有造假,不仅因为造假成本很高,而且啤酒价格本来也不高。”   另一原因,灯光的昏暗、畅饮的消费习惯都不利于消费者辨别酒的真假。      调查四 知识匮乏难以识假      “现在的造假,主要是酒瓶里装上同一类型的低档次酒。”刘金发告诉记者,往往消费者消费的第一瓶洋酒可能是真酒,而到第二瓶就难以保证。“大量的洋酒纷纷涌入中国,中国的消费者其实对它们还是非常陌生的,品种繁多,普通大众很难区分是真是假。”   另外,在采访中,几位受访者一致认为中国的特殊消费习惯,成为造假的一大诱因。“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的消费吧!中国的消费者喜欢洋酒兑雪碧、兑绿茶等。一瓶轩尼诗兑上几瓶绿茶,就连专家都辨别不出真假了,口感已经完全变样。而在国外,几乎只兑冰块和蒸馏水,稍稍稀释一下而已。”刘金发说。      调查五 造假技术日益高明      “此外,造假技术的日益提高,也给消费者的辨别带来了困难。”刘金发告诉记者,现在洋酒的造假主要按地区进行不同分工,形成酒瓶回收、包装物回收、清理标签、配套瓶盖、灌装、再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在沿海地区、一线城市,造假已经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都是以原包装灌装同一类型的低档酒。而销往内地的假酒就相对做工比较粗糙。”   “基本上从外包装上很难鉴别出来了。XO连盒包装的空瓶,一套回收价格为50元;而最贵的路易十三,完整的一套包装回收价在2500元左右!”真瓶装假酒,而消费者又对酒的口感不熟悉的话,很容易让造假分子得逞。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