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突发灾难性新闻报道能力的训练和养成谈突发灾难性新闻报道能力的训练和养成.docVIP

谈突发灾难性新闻报道能力的训练和养成谈突发灾难性新闻报道能力的训练和养成.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突发灾难性新闻报道能力的训练和养成谈突发灾难性新闻报道能力的训练和养成.doc

谈突发灾难性新闻报道能力的训练和养成谈突发灾难性新闻报道能力的训练和养成   如果说,像今年我省发生的特大洪灾是一场战争,是一场大自然对人类发动的战争,那么,新闻记者和那些投身抗洪抢险的军人一样,就是战士,是和平时期不见硝烟的战场上的战地记者或者叫做前线记者。   前线记者面临的突发自然灾害,常常是猝不及防,转眼就是性命攸关的时刻。而且,好多时候,伴随的是水电、交通、通讯中断,采访之路充满了危险。而在突发灾难性事件的爆发阶段,又是大众信息需求十分迫切的时期。如果主流信息供给不上,或信息模糊不清,流言就会乘虚而入。因此,媒体能否在第一时间承担起披露信息、引导舆论的职责,启动迅速应急机制,普遍被当作是衡量其权威性的标志。这次吉林广播抗洪抢险救灾报道值得记录的第一个情景是:      一、为了报道第一时间的灾情、为了事实真相,迅速集结,向灾害现场靠进   全省大规模的抗洪抢险战斗,是在吉林市打响的。7月28日,由于连降大暴雨,洪水漫过堤坝,包围永吉县。永吉县城一半受淹,最深处没了三层楼房,是永吉县几百年未遇的大洪水。处在松花江边的永吉县新亚强化工厂里7300多只化工原料桶被洪水卷入江中。一时间,全省气氛骤然紧张。化工桶能不能渗漏,有没有毒,松花江水能不能被污染,人畜用水是否安全?尤其再有下游邻省、邻国反馈过来的询问压力,权威的新闻信息一时成为关注的焦点。   7月29日凌晨1点,我们陪同刚下飞机的中央台记者李谦赶往吉林市,到了驻地就做电话采访,一夜未睡。早上5点半,我们来到江边,当时,由于洪峰到来,市内松花江上几座大桥戒严,江里还有零星的化学桶流过。我们采访晨练的市民,把市民们说的仍然在饮用松花江水,没有不良反应的报道,通过中央台、省台告之全国、全省。把吉林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专家分析化学原料成分,把无毒无害、不会污染水源的信息,第一时间告诉给了公众。我们又到永吉县新亚强化工厂调查了解,发出权威、准确的声音,解除了当时人们普遍的对人身健康安全的担忧。直到温总理到吉林市亲自主持水样监测,疑虑被彻底排除。   7月28日上午,新闻综合广播另一路记者袁兴安、陈迪、贾玉琢、王碧程、司机唐晓东,冒雨赶往永吉县。当时永吉县因为交通、通讯中断,传言很多,说是由于朝阳水库垮坝造成永吉县城全城被淹。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冲破洪水五个小时的围困,赶到碾子沟水库,赶到永吉县城,趟着水在大型铲车上采访现场指挥的市县领导,最先发出了永吉县城是一半被淹、朝阳水库没有垮坝的消息,弄清了事实,报道了真相,稳定了人心。当时他们是第一支进入永吉灾区的新闻报道队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7月31日,由于大洪水冲走了桦甸夹皮沟金矿的12艘采金船,重达十五吨的船体,一旦顺流而下,将威胁丰满大坝的安全。一时间,全省紧张气氛又到了极点。吉林市记者站站长袁兴安,马上和家里通报了情况,请求跟随排险船到现场去。当时,船冲到哪儿,还有多长时间到达丰满大坝,也有着种种猜测。袁兴安紧随市领导和部队专业爆破人员的脚步,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放下了人们高高悬起的担心。当时,由于江上条件恶劣,袁兴安乘坐的船只,没有信号,和家里断了6个多小时的联系。现在回忆起来,当时记者在浊浪滚滚的松花江上,坐冲锋舟采访,也是命悬一线。但是,为了给公众一个准确及时的报道,我们的记者,只能离新闻现场近点儿,再近一点儿。   事后,新闻媒体迅速及时的信息发布,使真相在第一时间为听众所知晓,不仅免去了种种猜忌的触发点,也消解了恐慌。各级政府密集召开新闻发布会,从成因过程到伤亡,受灾数字,都尽可能详尽地披露,满足了媒体的需求和公众的知情权,这种做法十分有利于灾害发生时期社会秩序的恢复和民心的稳定。   大灾来临,关注处于灾难中的人,是传播者具有良好人文情怀的体现。对媒体而言,具有突发、灾难、负面、轰动性质的信息确实具有新闻价值,而对救灾者来说,灾难来临时能拯救生命、减少损失才最有价值。媒体往往寻求常态生活的断裂和异常,而减灾救灾,在于维护和延续人们生活的正常状态。灾难面前,媒体和救灾似乎形成了一对无法割裂的矛盾体。这次吉林广播抗洪报道值得记录的第二个情景是:      二、新闻记者把抗洪救灾报道作为战胜灾难的精神力量传递,彰显人文关怀   8月5日,洪水已经过去了9天,悲伤、痛苦的气氛仍笼罩着永吉县官马山村,抗洪英雄于洪江的家,寂静无声。走进家门,发现于洪江的老父亲、老母亲都在家里,尽管老父亲还在痛失儿子的悲伤中不能自拔,但是说起儿子用自家的拖拉机在大洪水中救出了一百多人的生命,老人还是说“死得值了”……而旁边的老母亲,眼里含泪,一言不发。子女们说,老人心脏不好,一说话就哭。记者便放下举到她嘴边的话筒,也放弃了所谓的最佳播出效果,和老人一起掬一捧痛心的泪水,悄悄地离开了于洪江的家。随后的报道虽然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