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筝的历史与流派.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筝的历史与流派.doc

谈筝的历史与流派   说起筝来,据有关资料记载,筝的历史大概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甚至还要更早一些。据《魏略》记载,春秋时郑国的大夫游楚“好音乐,乃蓄琵琶、筝,每行将以自随”。唐代诗人李峤也在《筝》诗中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蒙恬芳轨没,游楚妙弹开。新曲帐中发,清音指下来。钿装模六律,柱列配三才。莫听西秦奏,筝筝有剩哀。”既然游楚能在春秋时期弹奏筝,那就至少可以说明筝在这个时候已经出现了,或者说它的出现时间还应该更早一些。   关于筝的起源,史料的记载说法不一,但主要有3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来自于古文献中分瑟为筝的记载。《因话录》中记载道:“筝,秦乐也,乃琴之流。古瑟五十弦,自黄帝令素女鼓瑟,帝悲不止,破之,自后瑟至二十五弦。秦人鼓瑟,兄弟争之,又破为二,筝之名自二十五而为之也。”此外,《乐道类集》中也有类似的记载:“秦有琬无义者,以瑟传二女;二女争引破,终为二器,故曰筝。”   另一种说法是筝筑同源说。筑,是一种古老的击弦乐器,其形体类似于筝,颈细而肩圆,演奏时以竹尺击弦发出声音。《风俗通》中有这样的记载:“筝,谨按《礼?乐记》五弦,筑身也。”《说文解字》中也有相关的记载:“筝,鼓弦,竹身乐也,从竹,争声。”如果说上一种说法只是传说,不足为信,那么这种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从中国乐器的发展历史来看,弹拨乐器产生于打击乐器之后,筑用竹尺击弦属打击乐器,筝用手指弹拨属于弹拨乐器,而筝与筑的外形又很相似,因此说二者同源是很可能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蒙恬造筝说。这种说法主要来自于《隋书?音乐志》上的记载:“筝,十三弦,所谓秦声,蒙恬所造。”不过在《旧唐书?音乐志》中却有完全相反的记载:“筝,十三弦,相传蒙恬所造,非也。”究竟哪一种说法才可靠呢?也许蒙恬确实具备造筝的才华,但他却不具备造筝的时间。据史书记载,在蒙恬二十多岁的时候,筝已经在秦国流行,并成为秦国的宫廷乐器之一了。由此看来,蒙恬造筝说并不可信,但蒙恬很有可能对筝进行过改造。《说文通训定声》中有这样的记载:“古筝五弦,施于竹,如筑。秦蒙恬改为十二弦,变形如瑟,易竹于木,唐以后为十三弦。”   筝乐在早期被分为南北两派,是以地域和演奏特点来划分的,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为陕西、山东、河南、客家和潮州五大流派。这五大流派各具特点,各有所长,但到了现代,这些流派之间逐渐融合,几乎每个流派都是兼具各家之长,各个流派之间的差别自然也就非常小了。   陕西是筝的发源地,所谓“真秦之声”,指的即是陕西筝乐。陕西筝曲委婉哀怨,以抒情为主要特点。不过让人感到遗憾的是,作为筝的发源地,陕西并没有将筝乐发扬光大,而是到了几近失传的地步。陕西虽然有着丰富的戏曲和民间音乐,但却极少用筝,只有榆林地区还在用筝,但技艺却还停留在古法演奏上。   山东筝也称齐筝,据《战国策?齐策》记载:“临淄其富而实,其民无不欢竽、击筑、弹筝。”齐筝之名即是由此而来。山东筝主要流传于菏泽和聊城地区,菏泽还有“琴筝之乡”的美誉。山东筝曲多与山东琴书和民间音乐有直接的关系,曲调多为宫调式,曲风明快质朴。以前,山东筝多为十五弦,外边低音部分是七根老弦,里面是八根子弦,因此也有“七老八少”之称。   河南开封是北宋京城的所在地,而秦筝就是在那时流入河南的,秦筝与当地的民间音乐融合发展便形成了有名的中州古调。河南筝曲直接来自民间的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一般都是河南曲子的板头曲和牌子曲。河南筝的演奏风格以浑厚淳朴见长,傅玄的《筝赋?序》中评价河南筝曲为“曲高和寡,妙技难工”。   客家筝曲是指广东汉乐筝曲,是广东的传统音乐之一,相传是在晋安帝九年到宋亡的这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原人民南迁带来的“中州古调”和“汉皋旧谱”与当地的音乐及习俗相结合,发展而成的一种风格独特的音乐。客家筝曲有大调和串调之分,大调为68板,与河南的板头曲一致,其余的都是串调,曲风悠扬深长,古朴典雅。   潮州筝流行于广东潮州一带,由于与客家筝长期共处,因此难免会相互影响、相互吸收,从它们所用筝的形制及筝曲曲目就可以看出。不过潮州筝也有自己的特点,它的演奏手法变化细腻、别具一格,曲风流利优美。在曲调上,潮州筝又有重六、轻六、活五等曲调。其中,重六委婉含蓄,轻六清新明快,活五缠绵悲切,都很有特点。   责任编辑 李红梅 3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