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毕河畔的森林城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鄂毕河畔的森林城市.doc

鄂毕河畔的森林城市      去西伯利亚,去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这是我少年时代的梦想。记得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图文并茂的前苏联画报一次又一次把我带到遥远的森林湖泊和西伯利亚苍茫的草原,让我久梦不已。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前苏联分崩离析了,但是,深深的贝加尔湖不会因此而干涸,涛涛的叶尼塞河不会因此而南流,人民依然要生活下去,大草原依旧春盛秋衰,只是如今的俄罗斯更充满了未知数与神秘感,让已知天命的我对它更加向往。   这一天终于来了,且第一站即前往位于鄂毕河畔的森林城市――新西伯利亚。      一、飞机上下      当我们一行鱼贯进入图154飞机机舱后,一股俄罗斯的气息扑面而来,150座位的机舱很快就挤满了在京打货回府的俄罗斯的“倒爷”、“倒姐”们,塑料包、尼龙包、帆布包、手提包等各色大大小小的包裹塞满了座舱。这些民间“经济使者”以年轻人为主,他(她)们不辞辛苦,不修边幅,衣着随便,看上去是这条航线上的常客。   落座后,再打量这架“老图”,多少有些“惨不忍睹”,作为一个大国国际航线上的空中使者,如此简陋的我还是第一次领略。机舱天花板上竟打着“补丁”,座椅的布套上充满了大洞小孔,小餐桌粗粗拉拉,全无精致而言。座位前没有一本杂志,没有纸口袋,这些本应服务于乘客的小物件,全省了。俄罗斯空姐们不紧不慢的,只是在起飞前做了一次安全示范动作便很少露面了。   晚点一个小时后,“老图”终于上天了,从北京到新西伯利亚大约需要4个小时,临窗下眺,越往北飞,大地上的景象越遥远也越苍凉,蒙古高原的荒漠无边无垠的展开,老图好像是一只总也飞不过去的鸟,飘浮在单调的风景中。   半小时后,空姐开始给客人上小食品。一路飞去,先后五道:第一道,俄罗斯塘块。那种类似中国五、六十年代的单层纸包装的发酸头的水果糖,真有久违的感觉。第二道:啤酒一听、报纸一份;第三道:餐饭一份、苹果一只,个头与大杏相似;第四道:苏达水一杯;最后一道:仍旧是俄罗斯糖块。   含着俄罗斯糖块,飞机降落在空旷的机场上,飞机停稳后,同行的伙伴们开始打开行李舱,收拾东西。此时,令人纳闷的情形出现了:舱内的俄罗斯“倒爷”、“倒姐”们居然一动不动,全然没有了在北京上飞机时的噪动,好象飞机还在天空上飞行,只有我们和另外几个中国人在做着下飞机的准备。真是令人莫名其妙的“俄式”沉着与镇定。从飞机落稳到停机待下,足足有5分多钟,同机的俄罗斯人也静坐了5分多钟,看上去,来自异乡的我们好像在忙着回家,而俄国人却还没有到达目的地。   这种“俄式”沉着,我们很快就再次领教了,这是真正的领教。从走下飞机,到证件检查完毕,整整1个半小时!(够我们在国内机场检查二十次的了)且本次航班的全部中国人(十几人)无一例外的都被审留。在一间贴着墙纸,铺着薄薄“地板革”的办公室内,一位俄罗斯老头,大概是个“头”吧,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认真审理着我们的证件。这不,一位中国老妇人的护照出了“毛病”,明明本人是一头浓密的灰白发,而护照上的同一人竟是黑发,为什么头发的颜色出了差别?这是个问题。就为头发颜色,老妇人被查问了半个钟头……   好不容易过了证件审查关,又开始过物品检查关。这架飞机一共乘150多人,还有一些俄罗斯“倒爷”、“倒姐”不出关,转机飞往莫斯科,实际出关人数在100人左右。而这一关又过了一个半小时。四个出关口上的俄罗斯工作人员慢吞吞地检查着旅客的行李,一个人的行李在同一节奏下可以检查半小时,反复的打开箱包,逐一的检查、问讯。中间,这些检查人员还会离开岗位办别的事,半天不见人影。效率之慢,简直到了让人无法忍受的程度。然而,更让人称奇的是等待出关的俄罗斯人,他们排着长队,安安静静,稳稳当当,不拥不挤,不急不恼,不哼不哈,出关口安静得像无人的旷野,我真怀疑他们是否在血液中就蠕动着缓慢的基因。俄罗斯人怎么这么沉得住气呀?我暗暗的想:幸亏是飞来一架班机,若是再来一架,再来两架,旅客们何时才能出关呢?      二、从机场到旅馆      终于从机场出来了,接待单位的俄罗斯朋友安德烈等人在机场外等候我们已经三个多小时了,尽管他们早已熟知机场内出关时有一套繁琐程序和慢吞吞的效率,但对我们在机场内耽误三个多小时也感到费解。一辆熟悉的“伏尔加”轿车接上我们,向城市开去……   一路上拂着西伯利亚草原的秋风,汽车时而卷起阵阵的灰尘,车轮下的道路竟坑坑洼洼,颠颠簸簸,一副年久失修的样子,看不出是什么等级的公路,甚至看不出是水泥路、柏油路还是沙土路。路边时而稀疏时而茂密的林木都无一幸免地披满了尘衣,根本看不出“秋装”的美丽。路上的车辆很多,但多是旧车、脏车甚至破车,其中又以老式车辆为主,在中国已经淘汰的拉达、伏尔加,是这里的主流车型。不时,我还能惊诧的发现汽车“老大陆”,上世纪50-60年代在我们国家奔跑的老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