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采茶灯》茶婆表演与闽南《彩球舞》彩婆表演之比较研究.docVIP

闽西《采茶灯》茶婆表演与闽南《彩球舞》彩婆表演之比较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闽西《采茶灯》茶婆表演与闽南《彩球舞》彩婆表演之比较研究.doc

闽西《采茶灯》茶婆表演与闽南《彩球舞》彩婆表演之比较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舞蹈形态学和民族舞蹈学的研究方法,从比较学的角度,将茶婆与彩婆的基本动作和表情特点进行对比研究。   关键词:茶婆;彩婆;表演;对比研究      绪论   《采茶灯》又名《采茶扑碟》,距今约有两百六十多年的历史。采茶灯队伍由茶公、茶婆、采茶姑及武小生、男小丑等角色组成,他们边舞边演,穿插道白或演唱。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民间老艺人温七九等人的努力下,使它成为纯粹的歌舞表演形式,采茶姑娘在精明能干、诙谐幽默的茶婆带领下,一路翻山涉水,边采茶边扑蝶,显现出欢乐的劳动情景。   《彩球舞》又名《踢球》《碰球》《贡球》,源自梨园戏《李亚仙》中,流行于闽南各地。“彩球舞”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策》中的“踢鞠”一词。“彩球舞”一般由6人组成,分别是男球手一人,彩婆一人, 妙龄少女四人,他们在音乐的伴奏下,婆娑起舞,整个舞蹈优美活泼。在表演中,数彩婆的表演最为突出,表现出泼辣诙谐的特质和一种乐观爽朗的生活气息。   一、闽西《采茶灯》茶婆与闽南《彩球舞》彩婆的舞蹈基本动作的比较   (一)茶婆的基本动作   早期的茶婆是男扮女装进行表演的,因此基本手型多为剑指型、兰花指型和单指型,而后由女子扮演的茶婆大多用兰花掌型、采茶手型和单指型等。茶婆另一手持麦杆扇,扇子的表演别具风格。在表演中,茶婆的指挥全靠扇子的表演,在途径盘山湾、走避路、走一段后到独木桥时,这时王妈妈的指挥是唱“上起岭来背驼驼,下起岭来嗳嗳喏,到此独木桥最难过,倒回后山去采罗!”①并将扇子拍手一举,引导姑娘们倒回山顶。“拍”这一动作是必不可少的,相当于一声口令,在茶婆的动作中扇子拍手是茶婆的基本步法有:采茶步、扭步、叠步、十字步、云步、花邦步、上山步、下坡步、上船步等。这些步子的用法都是配合情景的需要表现的。   (二)彩婆的基本动作   彩婆的基本手型多为螃蟹掌型、兰花掌型、单指型、反叉腰型等。彩婆另一手可抓手帕,有的彩婆表演则是空手无道具。在表演上,手上动作一般以“提压腕”动律配合起来,如在前后荡身动作中,左脚向前迈一大步,成“前弓步”,上身前俯,同时双手向左摆动并顺势提压腕。在该动作中,彩婆左手兰花掌型,右手抓手帕,手上动作与提压腕动律相结合,加上表情上的夸张,突出表现了那种泼辣诙谐的人物性格特征。   彩婆的基本步法有:弓步、十字步、踮脚横摆步、平走横摆步、吸跳步、跳踢步等等。这些步法多与上身的“横摆”动律、“蛇腰”动律协调配合,形成表演中的“三道弯”体态,把彩婆那种“鬼头探脑”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茶婆与彩婆的基本动作的比较   闽西《采茶灯》中的茶婆与闽南《彩球舞》中彩婆的基本动作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的地方。首先,从基本手型上说,她们两个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在右手持的道具及用法上却有很大的不同。茶婆右手执麦杆扇,彩婆可右手抓手帕。茶婆的麦杆扇是起调度作用,用以指挥舞蹈中的队形、路线,扇子的使用配合“拍手”动作完成,使舞蹈中的情景更有表现力。而彩婆的手帕只是个装饰的道具,看舞蹈的需要,有时可空手无道具表演,手上脚上动作多与上身动律协调配合,动作幅度较大,膝盖的屈伸动律较多。接着,从基本步法上来说,茶婆的步法较生活化,彩婆的步法比较戏曲化,因为《彩球舞》是从戏曲舞蹈严格规范的科班传承而来,融入些经典的动作,并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最后,从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上说,茶婆表现的是一种能说会道,精明能干,幽默诙谐的人物特征。而彩婆表现的则是一种泼辣诙谐的人物特征。茶婆擅长用言语及道具配合好来表达,而彩婆则擅长于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二、闽西《采茶灯》茶婆与闽南《彩球舞》彩婆的舞蹈表情的比较   (一)茶婆的表情特点   在采茶灯表演中,女丑“茶婆”,俗称“师傅”,要求扮演者滑稽、口齿伶俐、思维敏捷,突出的表现在茶婆的足智多谋、即景歌赋上,使得歌舞采茶灯更加生动活泼,贴切生活,直观易懂,给人以亲切感。   茶婆的嘴上动作以咧嘴、尖嘴为主,主要是用来:念、唱、说之用。头部动作以摇头、晃头、前点头、侧点头、仰头、伸缩为主,配合扇子动作变化各异。据老艺人温七九回忆,第一位茶婆的扮演者叫“张妈妈”,第二位叫“王妈妈”。张妈妈梳燕尾头,穿蓝色缝大边的女丑衫裤,王妈妈梳大头,穿大红衬缝大边的女丑衫裤。她们各穿高跟木底鞋,手执麦秆扇。表演化妆上,脸蛋突出两圆红,柳眉,红嘴,一定有佩戴耳环。   (二)彩婆的表情特点   俗话说“无丑不成戏”。现存的闽南《彩球舞》就是在梨园戏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彩婆的打扮则是戏曲中彩婆打扮。表情生动丰富,表现出一种泼辣幽默的性格特征。   彩婆的嘴上动作以尖嘴、扁嘴为主。头部动律以摇头、晃头、摆头、点头、伸缩为主,在表演中要求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