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的演奏艺术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阮的演奏艺术分析.doc

阮的演奏艺术分析   阮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它源于秦汉,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曾有“秦琵琶”、“汉琵琶”之称。西晋“竹林七贤”之一的阮成,精通乐律,善弹此乐器,在演奏技法和乐器改革上成绩卓著。到了唐武则天时人们为嘉其功,就以阮成的姓名正式称这件乐器为“阮成”或“阮成琵琶”,后又简称为“阮”。唐代是阮发展的鼎盛时期,宋代以后,阮的发展由盛而衰。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我国挖掘、发展民族优秀文化政策的落实,这一古老的乐器重新焕发了青春。1978年以来,我国各大音乐院校相继开设了阮专业,阮的演奏技法越来越丰富,表现的题材也越来越广泛,形成了从高阮、小阮、中阮、大阮和倍阮的系列族类乐器,简称系列阮。系列阮的每件乐器除了用于独奏外,也可分别担任高音、次高音、中音、低音、倍低音声部组合在一起合奏、重奏。其形式独特,音色和谐统一,充满魅力。在民族管弦乐队里,中阮和大阮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需求量之大,发展之迅猛,倍受业内人士瞩目。   从阮的一些典型乐曲,更能看出阮的演奏艺术特色。   由两首藏族民间舞曲曲调改编的《拉萨舞曲》,具有浓郁的藏族民间风格。乐曲描绘了藏族同胞美好的新生活:在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前漫步,到源远流长的雅鲁藏布江中沐浴,手捧吉祥如意的哈达,痛饮清香醉人的青稞酒。乐曲通过主题变奏的手法,组成四大部分。在自由的散板中,富有歌唱性的轮奏,展现出辽阔无边的高原美景。主题音乐用有棱角的打音、滑音的演奏技法,将双弹安排在后半拍节奏上,突出了藏族民间音乐舞蹈的节奏特性。粗犷热烈的舞蹈场面、用扫轮、挑、扫的组合技法形式,构成不同的音响状态,音乐富有对比。在不同弦上的摭、弹使音色明暗分明,音量大小可辨。止音即右手“伏”技巧的反复使用,让余音戛然而止,情绪更加饱满,进一步表现了藏族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   当代画家华三川根据敦煌千佛洞龙的壁画,创作出《拍鼓翔龙图》,观后使人浮想联翩。作曲家于是吸取长安古乐名曲《婆罗门引》的旋律特色,编创为阮曲,并发挥拍阮如鼓的特技,描绘出飞天乐伎拍鼓起舞、与飞龙相伴的动人场面。取名《拍鼓翔龙舞》,与《灵弦戏狮舞》配为双。敲击面板是本曲的一大特点。学习此曲,将有助于左右手协调能力的提高和对节奏的准确把握。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驼白练到安西”。《丝路驼铃》乐曲以唐代张籍《凉州词》中诗意为依据,吸取新疆民间音乐音调创作而成。展现了沙漠广袤,红柳摇曳,古丝绸之路上不畏艰辛,长途跋涉,充满酸甜苦辣的骆驼商队的情景,凝聚了辛酸、沉重的抑郁情感。全曲由引子等五个段落组成。引子从单音泛音、双音泛音到扫弦技巧的安排,突出驼队由远至近,驼铃叮当的音响层次,将人们带入到茫茫沙漠的场景之中。深远起伏的沙漠,通过新疆少数民族音乐中的特性音程,用大段的轮奏将大漠孤烟直的悲凉之情展示在人们面前,音调抑郁、豪迈。欢快的舞蹈性段落,运用手鼓的节奏,在附点音符处,借助小轮技巧动力性特点,使音乐极富鲜明的舞蹈性动感特征。扫弦与伏的组合技巧更渲染了欢快、热烈的舞蹈气氛。柔缓、深情的一段,用推拉弦滑音及新疆少数民族音乐中的游移音级,将维吾尔族少女的柔媚形象贴切地刻画出来。在另一个层面上也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驼骆之间相互依存的亲密关系。转入热烈的一段后,十六分音符的演奏速度由慢至快,力度由弱至强,演奏技巧从单弹、双弹到扫弦的不断变化,音乐情绪越来越激动,为高潮的到来作了充分的铺垫。当音区由低至高达到沸点时,作曲家突然用扫轮将音乐转出新境变为散板,表达了回望人生的无限感慨,迎合了民族传统文化大音稀声的审美趋向。最后,主题再现,通过左手揉弦和右手长轮,表现了永不停歇的人生步履。乐曲尾声泛音在慢速中有规律地重复,进一步表现出人生艰难、沉稳的足印,以及宁静致远的文化内含。   作曲家以西南边陲少数民族音调创作了《边寨营火》,特定的音调表现了特定西南边陲的风情,引起听众的共鸣与遐想。翠碧苍苍深山,潺潺深涧流水,边寨人民夜晚营火于寨外,激情地高歌。欢腾的小快板、舞蹈性的节奏,洋溢着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热爱。   第二段优美健壮的3/8拍,曲调虽来源于前奏主题,但变化了的节奏,以优美、健壮、雄浑的歌声表达出心中的豪情。   第三段以更宽广的节奏将这豪情推向新的高潮。   尾声:旋律逐渐趋于平静,让幸福生活永远留恋在心中。   由上述作品的分析可见,阮的演奏艺术,还可能出现一个繁盛的高峰。   责任编辑 李红梅 3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