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飘落在滇东边缘的师宗黑尔文化.doc
飘落在滇东边缘的师宗黑尔文化
一个与水为伴的部落,他们傍水而居\依“那”(稻田)而作\靠树护村……那里有太多不解的密码。
黑尔,一个容易被人遗忘的角落,正如一叶浮萍飘落在曲靖、文山、红河三市州交界的南盘江岸,如果没人提起,谁也不会想到,那里聚居着一群来自于远古的部落――古越人的后裔。千百年来,他们一直自称“布越”(壮语“越人”意思)。从来没有间断过。古越人,一支繁衍于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庞大族系。几千年来,由于战争、灾荒等诸多原因,他们不断南迁西移,在迁徙过程中,一部分融入民族融合的大海洋,一部分继续南移西迁到桂、黔、滇甚至于到达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形成了二十多个称谓不同的壮侗语系民族,黑尔部落如同民族迁移大浪中的一小朵浪花,漂泊到滇东师宗的大山深处。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有着特殊经历的黑尔部落在独特的自然环境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黑尔文化。
稻作民族的文化符号“那”
“那”是黑尔壮语“稻田”的意思。壮族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早在大约8000多年前,古越人发源地之一河姆渡人就已经种水稻、住干栏(吊脚楼)。黑尔部落居住的黑尔槽溪流纵横。阡陌相通。良田万亩,以盛产水稻为主。他们以“那”的形状、位置、性质、归属来命名村落及地名。黑尔槽的14个村落中,以“那”命名的村落就有7个。然而以“那”来命名地点更是多达100余处。黑耳人据“那”而作、凭“那”而居、赖“那”而食、靠“那”而穿、依“那”而乐,哪里有“那”,他们哪里安家扎寨。河床低了。部落先民们河里打桩扎坝建水车、开凿沟渠引水灌农田;面对布满密林、芦苇的大山。先民们披霜露、斩荆棘,开垦出层层梯田。作为农耕民族,在原始自然农业条件下,部落先民们通过观天看物来安排农作,“榕树发芽好撒秧”“青蛙叫雨水到”等此类口诀,先民们背得滚瓜烂熟。改土归流后。特别到了明末清初,随着汉族的大量迁入滇东,黑尔部落开始接受汉文化,部分黑尔人逐步改取汉姓,应用“天干地支”来观气象、识季节。安排农业耕作。距今。黑尔还流传着许多与稻作文化相关的风俗,过节先喂狗,说是狗给人类带来谷种,六月包粽子喂牛,说是牛对稻作农业贡献最大;正月“祭田坝”、六月“叫谷魂”,七月“吃新米”,祈求神灵保佑稻谷免遭病虫灾害、颗粒饱满、庆祝丰收。
“?o”原始古朴的自然崇拜
“?o”是黑尔壮语“森林”的意思。在自然经济时代。面对着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人类显得更加渺小与脆弱。黑尔部落先民们也不例外。在历经了无数个疾病、瘟疫、自然灾害等洗礼后,面对着庄稼一次次绝收、房屋一间间倒塌、瘟疫夺去一条条生命时,他们将免除疾病、瘟疫、自然灾害的希望寄托于“树神”。深信只有“奄”才能保家护寨。如今,黑尔还保留着祭“奄”的远古习俗,他们以村或大家族为单位,划山养树,认树为“神”,把太阳神、布洛陀神、始祖神、冰雹神等都封在古树林木上,正月十五,辞旧迎新,为保人丁兴旺、禽畜满圈祭树神;三月三,正值插秧时节,为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山神:平时出门遇事求平安祭布洛陀神树保佑……虽然时光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现代的黑尔人生了病自然就会打针吃药。种植水稻用上化肥农药,出行收看中央台天气预报,他们的生活处处在享受着现代人的文明成果,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把消灾消难的希望寄托于山神树林。但是黑耳人对“奄”的崇拜和敬畏依然没有改变,一直视树林为保家镇寨之宝,尤其对房前屋后的大树更是爱护有加。对于山神里的树林管理,族人都会自觉去遵守,任其树木枯荣与腐朽,也不会有人去动它。这种祭祀树林的虔诚以及保护树林的认真程度,实为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造就了黑尔人爱护树林、保护生态的行为习惯。时至2009年12月7日,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各国正为如何遏制气候变暖问题上争论不休时,其实黑尔人早已把爱护树林、保护生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理念贯彻了几千年。
“宁”敲响部落古今情怀
“宁”黑尔人称“铜鼓”为“宁”。铜鼓是我国南方古越人创造的一种打击乐器,是我国艺术宝库中之瑰宝,迄今已有二千七百多年历史。黑尔人继承古越人遗风,青铜冶炼技术发达。虽然制作铜鼓的秘籍已经失传,但是黑尔人制作刀具等冶炼技术依然延传至今。黑尔人把铜鼓作为族人的传家宝,十分敬奉,并视其如神,平时不准随便乱敲,必须珍藏在家供奉,祈求它驱除邪恶,保佑人平安、六畜兴旺。在古代。铜鼓并不是家家都有的资产,在黑尔人的心目中它代表权力和地位。具有发号施令的作用,一般都是存放在栏光(族长家)和各支长房。即便遇到逢年过节和特殊日子,也要先用酒、肉祭献。把铜鼓“请”出来方可击其,“锵锵,呜…锵锵,呜…呜午吾…”铜鼓发出的声音动听悦耳,在整个河谷中荡漾。黑尔铜鼓虽受文革时期“破三旧”、“大炼钢铁”的洗劫。但至今仍然存有铜鼓6面,尤其以雨龙村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颜丙燕生活的历练是一种财富.doc
- 颠覆美国西部片的《老无所依》.doc
- 颠覆被颠覆的纪录片.doc
- 风与海的造化――大洋州.doc
- 风云网络 纵览全国.doc
- 风光互补路灯在桃林口水库技改工程中的应用.doc
- 风力发电机接地及等电位连接.doc
- 风向决定的革命.doc
- 风味独特的啤酒佳肴.doc
- 风情马来半岛.doc
- 2026版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地理中图版教师用-第58课时 交通运输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docx
- 2026版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地理中图版教师用-第71课时 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
- 2026版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地理中图版教师用-第81课时 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docx
- 2026版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地理中图版教师用-第77课时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docx
- 2026版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地理中图版教师用-第72课时 黄河流域内部协作.docx
- 教育硕士考前冲刺练习含答案详解【达标题】.docx
- 教育硕士经典例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docx
- 教育硕士综合提升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完整版).docx
- 教育硕士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黄金题型】.docx
- 教育硕士预测复习最新附答案详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