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踏道古 茶香溢城.doc
马踏道古 茶香溢城
一个23岁的四川青年,于1927年走在我们面前的这条道路上,他跟随着走夷方的马帮,作为一个扫马粪的小伙计,开始了他的漂泊之旅。若干年以后,这个青年写下了上面这句话,为他的这段旅程,也为在这条路上走过的每一个人。
对我们来说,几十年前所发生的一切都已经太遥远。路已经不见了,也许那残留在骡马萎坡上的马蹄印能勾起一丝对旧日的回忆,但岁月总是被泥土杂草所覆盖;桥也已经不见了,那些巨大的水库把悬崖上的牛鼻子洞深深淹没,而拆卸下来的铁链被藏在凤庆县城的某一个角落,成为了文物;鲁史镇还在澜沧江与黑惠江之间的山梁上,古老和沧桑正被现代化的大潮所冲击,虽然种种文化还在顽强地存在,但逝去的时光很难再回头,最后就成为《徐霞客游记》、《南行记》中的记载,或者现代某部纪录片中的镜头。
顺下线、青龙桥、鲁史镇和犀牛街,这些现代人几乎都不知道的地名为我们讲述着茶马古道的故事,“赶起百十匹骡子,驮上百十斤驮子,翻过百十个梁子,换回百十样货子,填饱干瘪瘪的肚子,狂欢一阵子。”这些古老的马帮之歌早已没有人唱了,只剩下一些凤庆七八十岁的老人还依稀记得它的内容。
时间只要倒回去几十年,就能够看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故事。这条古道的真正消亡是1983年,从凤庆通往鲁史公路跨越澜沧江的漭街渡大桥通车了,汽车可以无阻地驶入曾经的古道重镇鲁史,自然,居住在澜沧江与黑惠江之间的人们赖以生存了千年的古道、索桥、竹筏、骡马等等都成为了历史。而50年前,凤庆县城就有了公路,驰名中外的“滇红”,制作沱茶的临沧大叶茶就远离了这条古道,繁荣一时的鲁史从“小上海”变成了一个普通的乡镇,渐渐被遗忘在群山的深处。
顺下线
从凤庆县城出发,经小湾镇的新村,过青龙桥,上骡马萎坡,到金鸡村、鲁史镇,最后从犀牛渡越黑惠江,进入巍山县。另一条路是从县城出发,经营盘镇,进入镇康县,从南伞或者孟定进入缅甸。两条路连接起来,就是当时的一条国际通道,所以又有人称这条蹈为贡道,就是东南亚小国向当时的中国封建王朝进贡之路,鲁史镇的曹现舟老师说,鲁史有个地方叫象脚井,相传就是缅甸进贡的大象走到那里要吃水,一脚踩出来井水而得名。这条路也是官道,因为历代官员到凤庆任职都要沿着这条路来,凤庆城北有望城坡,过去建有接官亭,在亭里饮一杯凤庆父老敬的清茶,就算接任了。这条路还是一条文化之路,茶口十驮出去,不仅仅是带来财富,还有中原内地的文化沿着这条路涌入了澜沧江以西的边地,而西方文化也从缅甸进入与之接壤的这片土地,从凤庆文庙里走出一个个举人进士、文官武将、学者书生,把南蛮不毛之地变成了文献名邦。
这条路没有名字,如果要起一个名字的话就叫“顺下线”――顺宁至下关。作为整个临沧地区以及缅甸通往昆明乃至中国内地的主要通道,注定了它有一个不平凡的经历,一个千年不衰的悠久历史。包括凤庆在内的临沧地区是云南茶叶的主产区,自古以来就以产茶闻名天下,后来凤庆茶厂创制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滇红”茶,一驮驮茶叶被川流不息的马帮沿着这条路驮往下关、驮往昆明、驮往西藏、香港,于是后人就把这条路归入茶马古道,称为“茶马古道凤庆段”。
从前,每到清明前后,凤庆盛大的春茶会就开始了。这时,来自下关、巍山、丽江,甚至西藏的茶商就进驻顺宁府收购毛茶,接着数十队马帮上千匹骡马就在顺下线上络绎不绝,为各地茶商运输茶叶。曹现舟老师说:“二十世纪上半叶是这条道最鼎盛的时候,特别是三十年代每天经过的骡马有八九百匹。主要是驮茶出去,从下关驮盐和日用品回来,抗战时期军需物品的量也很大。
解放前,每年由这条古道运出去的晒青毛茶不下3万担。1928年,大理喜洲著名的大商人严子桢创立了“永昌祥”商号,生产沱茶。当时沱茶的主要原料晒青毛茶全部来自于凤庆和双江县,于是他在凤庆设立了分号,垄断了一半以上的毛茶。1932年以后又相继有福利和、福协和、福春和等20余家茶叶商号在凤庆开设。如此众多的茶商涌入,自然使顺下线热闹起来,沿途的马站靠着接待马帮商旅,也随之形成集市,变得繁荣起来。1939年,滇红茶由顺宁茶厂60匹骡马的马帮驮着,沿着顺下线,到下关,再由汽车运往昆明,调转广州口岸出关到香港富华公司售于伦敦茶市,每磅卖到800便士,震惊中外。也就是从这一年起,随着“滇红”从顺下线走出凤庆,凤庆就有了一个新的称滑――“滇红茶乡”。对顺下线来说,茶马古道副其实,整个县的经济文化全部依托着这条路,真正的茶叶之路。
青龙桥
“江上横着铁链作成的索桥,巨蟒似的,现出顽强古怪的样子,终于渐渐吞蚀在夜色中了。
桥下凶恶的江水,在黑暗中奔腾着,咆哮着,发怒地冲打岩石,激起吓人的巨响。
两岸蛮野的山峰,好象也在怕着脚下的奔流,无法避开一样,都把头尽量地躲入疏星寥落的空际。
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中国化和当代中国政治的发展.doc
- 马克思主义的公有制逻辑及对我国国有经济改革的启示.doc
- 马克思实践观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doc
- 马克思的法律思想初探.doc
- 马六甲的寻古探幽.doc
- 马剑一半山一半水.doc
- 马勇谈行业热点.doc
- 马勒研究综述.doc
- 马勒音乐创作的美学内涵分析.doc
- 马天宇 一路走来学会了坚强.doc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