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道古 茶香溢城.doc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踏道古 茶香溢城.doc

马踏道古 茶香溢城   一个23岁的四川青年,于1927年走在我们面前的这条道路上,他跟随着走夷方的马帮,作为一个扫马粪的小伙计,开始了他的漂泊之旅。若干年以后,这个青年写下了上面这句话,为他的这段旅程,也为在这条路上走过的每一个人。   对我们来说,几十年前所发生的一切都已经太遥远。路已经不见了,也许那残留在骡马萎坡上的马蹄印能勾起一丝对旧日的回忆,但岁月总是被泥土杂草所覆盖;桥也已经不见了,那些巨大的水库把悬崖上的牛鼻子洞深深淹没,而拆卸下来的铁链被藏在凤庆县城的某一个角落,成为了文物;鲁史镇还在澜沧江与黑惠江之间的山梁上,古老和沧桑正被现代化的大潮所冲击,虽然种种文化还在顽强地存在,但逝去的时光很难再回头,最后就成为《徐霞客游记》、《南行记》中的记载,或者现代某部纪录片中的镜头。   顺下线、青龙桥、鲁史镇和犀牛街,这些现代人几乎都不知道的地名为我们讲述着茶马古道的故事,“赶起百十匹骡子,驮上百十斤驮子,翻过百十个梁子,换回百十样货子,填饱干瘪瘪的肚子,狂欢一阵子。”这些古老的马帮之歌早已没有人唱了,只剩下一些凤庆七八十岁的老人还依稀记得它的内容。   时间只要倒回去几十年,就能够看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故事。这条古道的真正消亡是1983年,从凤庆通往鲁史公路跨越澜沧江的漭街渡大桥通车了,汽车可以无阻地驶入曾经的古道重镇鲁史,自然,居住在澜沧江与黑惠江之间的人们赖以生存了千年的古道、索桥、竹筏、骡马等等都成为了历史。而50年前,凤庆县城就有了公路,驰名中外的“滇红”,制作沱茶的临沧大叶茶就远离了这条古道,繁荣一时的鲁史从“小上海”变成了一个普通的乡镇,渐渐被遗忘在群山的深处。      顺下线      从凤庆县城出发,经小湾镇的新村,过青龙桥,上骡马萎坡,到金鸡村、鲁史镇,最后从犀牛渡越黑惠江,进入巍山县。另一条路是从县城出发,经营盘镇,进入镇康县,从南伞或者孟定进入缅甸。两条路连接起来,就是当时的一条国际通道,所以又有人称这条蹈为贡道,就是东南亚小国向当时的中国封建王朝进贡之路,鲁史镇的曹现舟老师说,鲁史有个地方叫象脚井,相传就是缅甸进贡的大象走到那里要吃水,一脚踩出来井水而得名。这条路也是官道,因为历代官员到凤庆任职都要沿着这条路来,凤庆城北有望城坡,过去建有接官亭,在亭里饮一杯凤庆父老敬的清茶,就算接任了。这条路还是一条文化之路,茶口十驮出去,不仅仅是带来财富,还有中原内地的文化沿着这条路涌入了澜沧江以西的边地,而西方文化也从缅甸进入与之接壤的这片土地,从凤庆文庙里走出一个个举人进士、文官武将、学者书生,把南蛮不毛之地变成了文献名邦。   这条路没有名字,如果要起一个名字的话就叫“顺下线”――顺宁至下关。作为整个临沧地区以及缅甸通往昆明乃至中国内地的主要通道,注定了它有一个不平凡的经历,一个千年不衰的悠久历史。包括凤庆在内的临沧地区是云南茶叶的主产区,自古以来就以产茶闻名天下,后来凤庆茶厂创制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滇红”茶,一驮驮茶叶被川流不息的马帮沿着这条路驮往下关、驮往昆明、驮往西藏、香港,于是后人就把这条路归入茶马古道,称为“茶马古道凤庆段”。   从前,每到清明前后,凤庆盛大的春茶会就开始了。这时,来自下关、巍山、丽江,甚至西藏的茶商就进驻顺宁府收购毛茶,接着数十队马帮上千匹骡马就在顺下线上络绎不绝,为各地茶商运输茶叶。曹现舟老师说:“二十世纪上半叶是这条道最鼎盛的时候,特别是三十年代每天经过的骡马有八九百匹。主要是驮茶出去,从下关驮盐和日用品回来,抗战时期军需物品的量也很大。   解放前,每年由这条古道运出去的晒青毛茶不下3万担。1928年,大理喜洲著名的大商人严子桢创立了“永昌祥”商号,生产沱茶。当时沱茶的主要原料晒青毛茶全部来自于凤庆和双江县,于是他在凤庆设立了分号,垄断了一半以上的毛茶。1932年以后又相继有福利和、福协和、福春和等20余家茶叶商号在凤庆开设。如此众多的茶商涌入,自然使顺下线热闹起来,沿途的马站靠着接待马帮商旅,也随之形成集市,变得繁荣起来。1939年,滇红茶由顺宁茶厂60匹骡马的马帮驮着,沿着顺下线,到下关,再由汽车运往昆明,调转广州口岸出关到香港富华公司售于伦敦茶市,每磅卖到800便士,震惊中外。也就是从这一年起,随着“滇红”从顺下线走出凤庆,凤庆就有了一个新的称滑――“滇红茶乡”。对顺下线来说,茶马古道副其实,整个县的经济文化全部依托着这条路,真正的茶叶之路。      青龙桥      “江上横着铁链作成的索桥,巨蟒似的,现出顽强古怪的样子,终于渐渐吞蚀在夜色中了。   桥下凶恶的江水,在黑暗中奔腾着,咆哮着,发怒地冲打岩石,激起吓人的巨响。   两岸蛮野的山峰,好象也在怕着脚下的奔流,无法避开一样,都把头尽量地躲入疏星寥落的空际。   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