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诗歌中「以目传情」的舞蹈效果描写.docVIP

魏晋诗歌中「以目传情」的舞蹈效果描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魏晋诗歌中「以目传情」的舞蹈效果描写.doc

魏晋诗歌中「以目传情」的舞蹈效果描写   摘要:魏晋时期是中国艺术进入了“人的自觉”的重要阶段,艺术家常以自己擅长的舞蹈表现自己激动的情怀和生命的追求。从魏晋诗歌中的描写可见:艺人对舞蹈中“以目传情”效果的注重,继承了中国舞蹈“美目盼兮”的传统,也是魏晋舞蹈理论逐渐丰富的见证,并对后人的舞蹈理论与实践有明显影响。   关键词:魏晋诗歌;舞蹈;以目传情      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说:“四体妍媸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他的论断自然有着时代的印痕。   魏晋时期是中国艺术进入了“人的自觉”的重要阶段。李泽厚先生说:“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压抑了数百年的先秦的名、法、道诸家,重新为人们所着重探究。在没有过多的统制素服、没有皇家钦定的标准下,当时文化思想领域比较自由而开放,议论争辩的风气相当盛行。正是在这种基础上,与歌功颂德、讲实用的两汉经学、文艺相区别,一种真正思辨的、理性的‘纯’哲学产生了;一种真正抒情的、感性的‘纯’文艺产生了。这二者构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飞跃。”[1]由于佛、道思想的进入与影响,文人学士中个性的张扬,使得音乐和舞蹈这两种最易于表现人们感情的艺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同时,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交流的时期,也是各民族乐舞文化大交流的时期。这种交流融汇,为后世少数民族与汉族,南方与北方的音乐、舞蹈的大融合起了决定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艺人醉酒当歌、抚琴长啸、怡然起舞、率性自然,已不再如先秦时候是“嗟叹之不足”时分的“情感延伸”,像汉代那样以舞相属,作为一般交谊娱乐。到了魏晋,艺人或曰艺术家常以自己擅长的舞蹈表现自己的激动的情怀和生命的追求。这种渲泄是舞蹈艺术理性的自觉,也是感性的升华。脱俗求雅,抒情言志,挥洒生命,超越前尘。如《晋书#8226;谢尚传》载:“(尚)善音乐,传综众艺……能为《?Y鹆舞》。”司徒王导曾请他当众起舞、谢尚“著衣帻而舞……俯仰在中,旁若无人。”不用粉墨,无须化妆,合衣登场,四顾无人――立即让人想起郭沫若的《天狗》:“我就是我了,我的我要爆料!”个性的张扬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而且,仅从魏晋时期的诗歌当中,就不难发现艺人们对舞蹈中“以目传情”效果的注重,这是中国舞蹈“美目盼兮”的传统,也是魏晋舞蹈理论逐渐丰富的见证[3]。今略举数例。   一、《艺文类聚卷四十三》梁简文帝《舞赋》生动地描述了一千四百年前?@扇舞的表演情景。其诗曰:“扇才移而动步,?@轻宣而逐吟”,是说起舞时的酝酿过程。而对于眼神的描写则是:“优游容豫,顾盼徘徊。”“优游”是从容不迫,“豫”和“与”字通假,“容豫”来自屈原《九歌#8226;湘夫人》:“聊逍遥兮容与”,也是描写逍遥自在的样子。“优游容豫,顾盼徘徊”八个字写尽了眼神流光溢彩,态度自然从容,步履外松内紧的姿态。而“顾盼徘徊”正是与观众交流的表演风格。   二、傅玄《却东西门行》:“和乐唯有舞。运体不失机。退似前龙婉。进如翔鸾飞。回目流神光。倾亚有余姿。”作者是西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他深通艺术,著述颇丰。   在《却东西门行》里,诗人傅玄栩栩如生地记述了艺人和乐起舞、进退婀娜的身姿。这里的“神”既是“精气神”的神,又是“出神入化”的神。而“亚”原汁刻画在古代器物上的图案,此指倾斜欺负的动作。伴着身姿的起伏,起舞者的目光“一顾倾城、再顾倾国”,神乎其神也。   三、汤惠休《白?舞歌诗》:“转眄遗精艳春光,将流将引双雁行。”这是描写吴地舞者的著名诗句。白?舞是具有宗教色彩的舞蹈。现存最早的“晋白?舞歌诗”中有“清歌徐舞降?o神,四座欢乐胡可陈,”“舞以尽神安可忘,晋世方昌乐未央”之类的描述,可以推测白?舞开始出现时可能是巫女降神时表演的舞蹈。诗人极其准确地描写了舞蹈家目光的“杀伤力”:双目似合似睁,转眼之际其明亮的神情与精气比明媚的春光还要艳丽。那目光似乎是要一泻千里,又似乎在引导你徐徐前行,无法却步,所谓“魂牵梦绕”,此之谓也。而且目光的“轨迹”是“双雁行”:恰似身姿飘逸的大雁在行进当中。   四、江洪《咏舞女》:“腰纤蔑楚媛,体轻非赵姬。映襟阗宝粟,缘肘挂珠线。发袖已成熊,动足复含姿。斜睛若不眄,娇转复迟疑。何惭云鹤起,讵减凤惊时。”   “斜睛若不眄,娇转复迟疑”二句告诉大家:当舞女情感上在酝酿而没有与观众对视之际,她的身姿也在迟疑之中暗做准备――诗人的观察细腻入微,他告诉我们:当舞女的“斜睛”睁开而“美目盼兮”的时候,其“娇转”一定是迷人的、毫不迟疑的。   眼神的流转在中国舞蹈中确是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孟子老先生天才地发现:观察人的眼睛,不仅可以明白其所思所想,而且可以可以知道人的善恶。他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焉,胸中不正,则眸子?g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