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伊文学
                    
现代伊朗文学   第一节〓概述   1905至1911年的立宪运动遭到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阶级镇压之后,形势逆转,活跃的文坛一度沉寂。十月革命的胜利又促进了伊朗革命形势的发展,1918年在德黑兰出现工会组织。1920年伊朗共产党成立,工人阶级开始走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1918年英国乘苏俄撤退沙俄驻伊朗占领军之际,出兵控制伊朗北部。英帝国主义者妄想把整个伊朗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为抗议英国侵略和统治集团进一步出卖国家,伊朗人民举行了全国规模的示威游行。在一些省分示威游行发展为武装起义,短时间内建立了人民革命政权。英帝国主义惧怕俄国革命的影响进一步扩展,担心软弱无能的凯伽王朝的君主不能阻止革命潮流的发展;伊朗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人又埋怨国王对革命镇压不力。这些内外因素纠合到一起就把一个哥萨克军团的团长礼查推到了历史的前台。   礼查上台后,执行了某些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措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府,重建了军队,同时,也加紧了对人民群众的控制和镇压。1921年礼查在英国人的怂恿下率兵进驻德黑兰;1925年迫使立宪会议宣布建立巴列维王朝。从1925年到1941年(礼查逊位)是伊朗现代史上一段黑暗时期,伊朗著名作家、诗人杭拉利对这一时期有一段很确切的描述,他《在伊朗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说:“在过去专制时期,没有出版自由,实行严格的书报检查制度,甚至抒情诗也受到审查,报刊监督部门给诗人下达命令,不要他们写感伤的诗,在那黑暗的年代,伊朗人被责成表达欢乐情绪,指令抒发对所谓伟大领袖的感情。甚至于年轻的情侣也无权表示对自己的恋人的某种不满”。   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的伊朗文学就是在这样严酷的政治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诗人和作家都感受到沉重的压力,遭受种种迫害,有的甚至牺牲了生命。   诗人拉胡蒂1921年从土耳其回国,看到国内情况,感到极度失望。他在一首诗里写道:   我泪眼昏花,端详自己的家园,   到了家,反令人痛摧心肝,   不,这不是我的家,这是一口陷井,   呵,我这是又一次身陷绝境。   在立宪运动前即已开始创作活动的爱国诗人阿里夫(1882-1934),其作品也充满了悲愤之情,反映了时代的特点。   阿里夫生于喀兹文,父亲是律师。他精通阿拉伯语,也懂音乐,早年曾作过两年的哀诗歌唱者(为死者唱悼亡诗)。他擅长的诗歌形式是“塔斯尼夫”,是一种便于谱曲演唱的短歌形式。诗人于1896年到德黑兰,受到国王的召见,国王极为赞赏他的诗才,赏了他许多金钱并下令把他列为宫廷近侍。但是阿里夫并不欣赏这顶桂冠,他事后对人说,“在我看来我这寒酸的缠头巾和作一个名声不好的谢赫比将要戴到我头上的桂冠高尚一千倍”(注:叶海亚?阿里扬普尔:《一百五十年文学史》卷二,第148页。)。   立宪运动兴起后,阿里夫立即转向要求民主自由的人们一边,他热情地歌唱这一场人民群众的革命:   昨夜酒店老人向我致意,   开怀畅饮吧,庆祝一个民族重获生机,   专制主义把伊朗糟踏得体无完肤,   立宪运动又使他恢复了荣誉。   在这一时期,他已不可能象立宪运动时期一样参加群众集会,当众朗诵他的政治诗了。1918年他从土耳其回国后,曾在一封致友人的信里说:“德黑兰、库姆、卡善,什么地方都一样,我没去的地方只有坟墓了”。他无限感慨地哀唱:   我时而旅居,时而流亡,   整整一生充满了忧伤。   阿里夫虽然不了解十月革命的意义,但他对这场革命表示热烈欢迎,他甚至写诗请列宁帮助伊朗人民;但是这种欢乐情绪没有持续多久。1921年他所崇拜的英雄塔吉汗在胡拉桑起义战斗中阵亡后,他感到前途渺茫了:   尽情地哭吧,虽然血泪也是枉流,   不能感人肺腑,如果哀伤不是发自心头,   无心的人,如何理解他人的心意,   我这颗心,何时能摆脱悲愁?   我的双眼,热泪早已流尽,   忧伤之中,管什么春夏冬秋!   虽然在老一代诗人的创作里,可以明显看到礼查国王专制压迫的影响,但是真正体现这一时期文人悲惨遭遇的却是另外两位诗人的命运。年轻诗人埃什吉(1893-1924)由于写诗抗议1919年的英伊条约和谴责礼查夺权的阴谋,于1924年惨遭暗杀;耶兹德诗人法罗西(1888-1939)由于写了一首谴责帝国主义侵略伊朗的诗不仅被捕入狱,而且还被施以缝嘴的酷刑,1939年法罗西受尽折磨之后,终于牺牲在礼查的屠刀之下。他们的遭遇充分说明这一黑暗时期的残酷和野蛮。   这一时期还成长起另外一批诗人。在他们的作品里哀伤多于愤怒,感慨胜过激情。他们的笔下有的是孤儿寡母的可怜无靠的痛苦和平民百姓对社会不公的怨诉,但是,却听不到高昂的音调和强烈的抗议。他们的诗音韵和谐,对仗工整,更多地保留了波斯古典诗歌的传统特色。这批诗人的代表人物是伊拉治?密尔扎和女诗人帕尔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