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来看看各个朝代的古人是怎样过中秋的
来看看各个朝代的古人是怎样过中秋的?
虽然八月十五不是节日,但唐代八月十五的活动还是很丰富的。这一天,最为活跃的是女性,特别是女孩子,后来广为流行的“女子拜月”,便是唐代女性中秋之夜最爱做的事情。
中秋节,是现代最隆重的法定节日之一。中国人到底是从何时开始过中秋节的?比较可信的说法是,此节俗与上古时期八月祈祀活动有直接关系,远古时的八月已有以酬农神、祭地母和祛灾驱疫为主题的庆典。
唐代女性中秋“拜月”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
从《周礼·春官》的“中秋夜迎寒”一说来看,“中秋”在中国古人心中已占有一定位置,但此时的“中秋”与现代的“中秋节”并非同一概念,即便到了节假日最多的唐代,八月十五都不是法定节日。倒是当时的新罗(朝鲜半岛国家之一),已将八月十五列为法定节日,放假三天。
虽然八月十五不是节日,但唐代八月十五的活动还是很丰富的。这一天,最为活跃的是女性,特别是女孩子,后来广为流行的“女子拜月”,便是唐代女性中秋之夜最爱做的事情。“大历十才子”之一李端的《拜新月》一诗,所描写的便是唐代女性拜月的情形——
开帘见新月,
便即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
北风吹裙带。
诗中的“新月”,便指八月十五这天晚上刚升起的月亮。在唐代,“女子拜月”风俗颇为流行,不论是宫廷还是民间,女性在八月十五晚上都不忘拜月。施肩吾的《幼女词》,进一步证明了拜月风俗对唐代女性的影响,连小女孩都知道——
幼女才六岁,
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
学人拜新月。
唐代女性为何喜欢中秋拜月?这里有极深的文化内涵和宗教背景。在古人看来,中秋节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正月十五的上元节一样,都是女性节日。古人认为万物有灵,月亮上也有一位神仙——代表女性的太阴之神,与代表男性的“太阳神”相对应。
“嫦娥奔月”的神话诞生后,作为月神的月亮更被拟人化,嫦娥成了月亮女神的化身。嫦娥是女性的福音,能赐予女性美貌、爱情与家庭幸福,自然要祭拜她。这一观念在唐代已被广泛认同,唐代女性爱拜月,便很好理解了。
后来,唐代女性的“拜月”风俗逐渐成为中国女性共有的中秋节风俗,希望“貌似嫦娥,圆如洁月”,由此还衍生出“月亮占候”、“摸秋送瓜”等风俗。
古代女性如何拜月?明末文人刘侗、于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春场》里有这样的记述:“八月十五日祭月……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供而拜,则焚月光纸。”
至于“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节日规则,应该是古代女性出于维护自己节日空间的需要而逐渐形成的。事实上,这一规则并非“全国通行”,有的地区拜月便不避男性,甚至男女同拜,明嘉靖时期的《固始县志》曾记载,当地“男女望月罗拜,已而欢饮。”
北宋时期中秋节有了“团圆”内涵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代,“中秋节”的概念已形成,而且深入民间。
“中秋节”的提法最早出现于南宋吴自牧所著的《梦梁录》中,这本书所记述的是南宋时的节日风俗,卷四中的“中秋”条称,“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而该书的《序》,即是吴自牧于“中秋日”所作。
宋代除继承了唐代女性中秋拜月的风俗外,还有更潇洒的活动“玩月”。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秋”条称,“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当时的皇家还会举办“中秋晚会”,附近居民半夜都能听到从后宫传出的音乐声,此即所谓“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民间也不会早早休息,连小孩都不肯睡,“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南宋时期,“玩月”热闹得更近乎疯狂。吴自牧笔下曾详细记述了临安的中秋之夜:“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晚不绝。”
这段文字不需要翻译,相信读者也能体会到当时中秋节的热闹气氛。南宋中秋之夜可谓“欢乐之夜”,当时负责京城治安的“金吾”(相当于警察的官员)也不多事,干脆取消了夜禁。
宋代这种“玩月”的时尚,亦即大家所说的“赏月”。其实唐代已出现“玩月”一词,唐卢肇《唐逸史》中便提到唐玄宗李隆基“玩月”之事,当时名叫罗公远的道士,曾应召入京,于中秋之夜“侍明皇于宫中玩月”。
宋代对中秋节的最大贡献,是给中秋节赋予了“团圆”的内涵。后来中秋节被视为“团圆节”,源头应该在北宋。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在《水调歌头》里,把北宋人对中秋节的理解阐释得淋漓尽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在中秋明月夜,苏大才子毫无睡意,借酒消解对远方弟弟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施工方案范本.pdf VIP
- 小学四年级英语阅读理解30篇及小学四年级英语作文.doc VIP
- 电梯安装工程管理重难点分析.doc VIP
- 2025年保安员资格证考试题库大全(答案附后面).docx
- 【高考必备】高考总复习系列丛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考点优化设计(第五辑):考点六十三等效平衡Word版含解析[原创精品].doc VIP
- 米家小米智能门锁 E30使用说明书.pdf
-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诚实守信》说课课件.pptx VIP
- 第一单元峥嵘岁月 第1课情感表达 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docx VIP
- 大班幼儿参与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现状及提升策略.docx VIP
- 省优秀科组申报材料.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