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翻译目论对诗歌翻译影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翻译目的论对诗歌翻译的影响 史小平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望城410200 [摘要] 诗歌是文化艺术领域的一块瑰宝,如何跨越时空翻译这些诗歌,不仅是对译者中英语言能力的挑战,而且是对译者中西文化内涵的挑战,更是对译者中西文化的差异感和文化自觉度的考验。本文从翻译目的论的视角出发,以具体的译例来验证目的论对诗歌翻译的适应性。 关键词:目的论;诗歌翻译; 翻译策略 On the Influence of Skopos Theory on the Translation of Poetry SHI Xiaoping Hunan Information College, Wangcheng, Hunan 410200 [Abstract] In 1970s Vermeer, a founder of Functionalism, established skopos theory. which is a kind of translation viewpoint that considers 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and focuses on the function or function that the translation tends to achieved.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skopos theory on the poetry translating . [Key words]Skopos theory; poetry translation;translation stradegy 引言 二十世纪70年代,德国翻译理论家弗密尔提出了翻译目的论,将翻译研究聚焦于翻译目的的选择上,认为翻译过程中使用的翻译的方法和策略是由翻译目的决定的。它对翻译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笔者试从中西方诗歌的翻译为例,探讨目的论对诗歌翻译的影响。 翻译目的论 目的论是弗密尔二十世纪70年代创立的,他指的目的是指某个译文或翻译行为的目的。目的论的核心概念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根据弗密尔的分析,翻译行为可能有三种目的:(1)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基本目的(如可能是“为了谋生”);(2)目标语环境中译文的交际目的(如可能是“为了启发读者”);(3)使用特定翻译策略或翻译程序的目的(如“为体现源语结构上的特点而采用直译法”)(Vermeer1989a:100)。弗密尔认为:翻译不能被看作是语言间一对一的转换,而是不同文化的交际,因而需要有一种文化的理论来解释交际情景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言语和非言语情景因素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弗密尔将其理论称为目的论的原因。 弗密尔认为人类活动是有目的的,是发生在一定情境下的行为。他提出的目的论包含目的、连贯、忠实三大原则,目的原则是总体性原则,其他原则都从属于目的原则。在翻译中决定翻译目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受众或称为预期的目的语接受者或听众,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要。每一个翻译作品都是针对预期中的听众的。因此翻译是在“目标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生产的文本”(Vermeer1987:29) 目的论问世以来,褒贬不一。诺德1997年归纳总结的十条批评,其中有一条:功能目的论不适用于文学翻译。下文将以具体的译例来验证目的论对诗歌翻译的适应性。 中西语言及文化特点比较 翻译研究离不开语言对比研究。对两钟语言不同之处的深刻认识,有助于提高语际转换的效率和质量。许多中外学者认为,英汉语法最基本的差别是形合(hypotaxis)’s steep stone paths, 白云深处有人家。Deep in the white clouds there are homes of men. 停车坐爱枫林晚,I stop my carriage, and sit to admire the maplrgrove at nightfall, 霜叶红于二月花。Whose froze leaves are redder than the flowers of early early Spring. R. H. Kotewall 译 《春晓》 A Spring Morning 春眠不觉晓, This morn of spring in bed I’m lying, 处处闻啼鸟。 Not woke up till I hear birds crying. 夜来风雨声, After one nig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